认祖归宗后前夫火葬场了 第39节
“至于其他参与此事的仆婢,通通罚一个月月例,今后如若再犯,直接发卖出府。”
许望高说罢,在许之珠哭天喊地的冤声中,沉眉拂袖而去,当夜歇在了岚姨娘院中。
平心而论,许之蘅觉得这处罚还算公正。
可她心里还是有些委屈。虽说两个女儿都有错,可明显父亲数落她的话明显要更重些,可那些话说得很有道理,她或许是行事过了些,让父亲失望了。
好在母亲夸她干得漂亮。
“我儿好样的,夺回蘅芜苑是其次,主要是借由此事在后宅仆婢中立了威,今后从上到下,知道你这般不好惹,便不敢在你面前虚与委蛇,学起掌家理事来,也方便许多。”
只要能待在母亲身边,许之蘅便觉一切都知足了。
这点惩罚于她来说不算什么。
许之蘅很珍惜现在的日子。
以往在桃源村过得实在太苦太穷,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了赚钱果腹上,根本没有心思顾及其他,认祖归宗之后,不必为生计担忧,她终于有时间学习,补足自己。
许之蘅什么都想学。
认字,诗书,礼乐,插花,茶道,掌家,经商,律例……自回家之后,她就没日没夜孜孜不倦地学习,恨不得有百十个分身一起学。
哪怕肩上还有伤,也跟在嬷嬷身后学规矩,以至于短短几天内,就能将个寻常的见安礼学得像模像样。
练字到半夜是常有的事。就连与许之珠同在祠堂罚跪,也在身前摆了张横桌,在许之珠的冷嘲热讽中,静下心来一遍遍书写。
又过一两天,许之蘅的肩伤完全痊愈。
蘅芜苑上下洒扫一新,教习嬷嬷正式开始授课。
相约好要一起上课的孔春,在这天早早就赶到了首辅府。自踏入府中的那刻起,孔春又是紧张又是激动,嘴巴就没闭上过。
她紧跟在许之蘅身后,由后小心翼翼扯扯好友衣角。
“天菩萨,这种地方当真是我一介草民能来的么?蘅娘,你如今真真是过上驱奴唤婢,吃香喝辣的好日子了,实不相瞒,这身衣裳,是我娘特意花费重金,买了最好的料子新做的,可我怎么觉着,就这都赶不上你院中婢女的衣料……”
孔春已赞叹了一路,实在是让许之蘅有种穷人乍富的腆然,让她感到颇为不好意思。待二人入了蘅芜苑,许之蘅牵过好友的手,温声嘱咐。
“阿春,入了这个院子,你就当是在自己家,可一旦踏出这个院门,你务必要小心谨慎些,莫要被漱玉庭的人揪出错处,更莫要吃院外的东西。”
因着丁叔之前拦着不让她认亲。
许之蘅就一直觉得府中有人要害她。
可她担心或是自己多想了,更担心不知何时何地会遭毒手,所以就只能处处提防着。
这些话她不好同母亲说,也不敢与好友讲,只能自己憋闷在心中。
好在孔春并未多问。
只点头如捣蒜般,“你放一万个心,入了这道院门我是阿春,出了这道院门,我就是许大姑娘的随伺婢女,绝不会给你捅篓子。”
为二人授课的教习嬷嬷,以往是专门在宫里管教婢女的,因后来年岁渐长,才获圣恩出了宫,她不苟言笑,甚为严苛,眼神犀利且严肃,讲课时就连抬手屈膝的角度,都要拿戒尺量过。
因着许之蘅身份贵重,今后免不了参加些隆重的场合,所以嬷嬷干脆一气将宫规也教了,这无疑加强了课程的强度。
且虽是一同受教,可嬷嬷显然清楚许春不过就是个陪绑的,所以就算她动作不太标准,嬷嬷也不予追究,可若是许之蘅但凡偏移半寸,戒尺就抬过来了。
许之蘅自觉是个能吃苦的,可在嬷嬷的严厉管教下,她甚至好几次都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每每到了这种时候,耳旁就会传来嬷嬷极尽犀利的言语。
“大姑娘若连这些规矩都学不会,还有什么脸面做世家贵女?按老身说,做首辅府的婢女都不够格。”
“就是身份攀得越高越尊贵,才越容易受人指摘。现下不好好用功,今后出了门,就只有给首辅府丢人现眼的份。”
“据说府上要给大姑娘补办及笄礼,就在半月后,帖子都发出去了,届时遍京城的贵眷都要来,他们个个都知姑娘流失乡野数年,擎等着在宴*席上看姑娘笑话呢。”
“若没学好,出门便不要说是经我调教出来的。”
……
偏偏许之蘅最是要强,经不得激,且幸好有孔春在身旁陪着,眼神间偶尔给个鼓励,言语抚慰几句,许之蘅就能咬牙死死撑下去。
这日。
得了两刻钟的空闲。
许之蘅瘫倒在贵妃榻上,许春也四仰八叉跌在官帽椅上。
“蘅娘,这也太苦了。苦比黄连,苦比尝胆,我是真的不行了,现在退出还来得及么?我忽然想起我母亲明日过寿,我兄长后日成亲,我祖母大后天冥诞……这几天我或许都来不了了。”
“伯母生辰是春日,你兄长还未定亲,入京途中你祖母就已过过冥诞了……这些理由通通不成立,所以你明日还得来。”
自抢院之事后,许曼就同许之蘅熟稔起来,近期常来蘅芜苑与她们作伴,现听二人的对话哭笑不得,只将剥好的石榴命婢女递上去。
“快少说几句吧,吃些石榴解解乏。”
二人强撑起身子,抓了小把放入嘴中。
此时孔春望见她放在身侧的针线活,不由问道,“曼姐姐,我瞧你绣这块帕子绣了好几日,绣得什么啊,这般费心?”
还未待许曼说话,站在她身后的婢女柳儿就接口笑道,“姑娘的婚期不是已经定了么?这块巾帕是她绣给未来姑爷的,绣的鸳鸯戏水,又是画样又是挑线,好几日才打了个雏底……二位瞧,绣得可好了……”
说罢,柳儿干脆就将那绣样递到她们眼前来。
果然针法精妙,栩栩如生,配色讲究,就连那鸳鸯羽毛,都用了二十余种丝线层层晕染…
许之蘅望见后,脸上笑容微僵。
尤记得她也绣过一次鸳鸯,可同眼前的秀样比,简直就像个笑话……也难怪那人瞧不上,不愿戴。
“就你这丫头多嘴多舌。”许曼面颊微红,羞腆着将柳儿拽了回来,她年长二人四五岁,少女怀春的心思少些,非常自然就提起了已定婚期的那位未来夫君。
“定的是新科探花,比我小了两三岁……”
说着说着,许曼似是想到了些什么,“他叫曹安。说起来你们与他还是同乡,他是桃源县县令之子,你们以往见过他么?”
“自、自然见过。”
许之蘅与孔春对视一眼,眼神交汇中流露出些尴尬。
许曼闻言,愈发凑近了些,“那便太好了,不瞒两位妹妹说,那曹安在我面前倒也还算殷勤,可我却总觉哪里不对劲,后来派人一打探,才知他以往在桃源县有个青梅。”
“据说二人自小一同长大,感情甚笃,是因着家中反对,所以才被拆散了,你们听说过此事?可见过他那青梅?”
。
这算是问到正主头上了。
气氛有些微僵滞,二人面面相觑。
其实由这块巾帕便知,许曼对这门婚事是极为满意的,且现在婚期已定,也已没有什么可转圜的余地。
此时又何苦再在里头横插一脚?
二人几乎就在瞬间达成了某种默契。
“什么感情甚笃?你听他们胡说八道!”
“哪儿有什么一起长大,简直就是在胡扯。”
她们这异口同声的模样,倒让许曼怔楞住了,她颇有些哭笑不得,正想要再好好问问那曹安的人品、以及童年旧事……
此时。
许之蘅由贵妃椅上颤颤巍巍站起来,“方才嬷嬷说我抬手触额的动作不标准,不然我还是再练练吧……”
孔春也满脸痛苦,扶着椅圈起身,“我也好像又可以了,未免拖累你被嬷嬷斥责,我也加练几遍吧。”
/:.
——
是夜。
晋王府中。
只有穿廊而过的风声。
以及远处传来的虫鸣声。
都知谢昭珩喜静。
府中的树木不允许有鸟儿筑巢,秋蝉也要粘了去,只要他在府中,所有下人都掂着半个脚掌走路,甚至连呼吸都敛声屏气。
这是谢昭珩期盼已久,并且早已习惯的平静。
在他看书时,无人会甜笑着冒然递上个果子。
在他打坐时,无人会执意要拽他起身去山上摘野莓。
在独自对弈时,无人在他身侧胡搅蛮缠悔棋,撒娇卖痴让她二子。
……
可或许是因为曾有过这些琐碎的喧嚣。
这份宁静,偶尔就会透出无边孤寂。
谢昭珩在榻上翻了个身,下意识伸手探向一侧……
空的。
没有娇香软玉,只有片冰冷的被裘。
他忽生出些烦躁,干脆起身,披上氅衣行至隔壁院中。此处装潢豪华,配色艳俗,处处都透着俗不可耐,显然与晋王府典雅高贵的风格格格不入。
这是那日二人在街上重逢后,谢昭珩命人重新修缮的。
他想她约莫是在京城活不下去了。
所以才会为袋面粉同人起了争执。
以她善于钻营,视财如命的性子,既认出了他,必然会来晋王府寻他。谢昭珩好好想过,看在她以往的功劳上,只要她能好好解释解释,再痛哭流涕悔过一番,倒也不是不能给她个容身之处。
毕竟王府这么大,这么空,容得下个精怪女子,她若今后能安分守己些,行事稳妥些,她想要的荣华富贵,不过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
可谁知她竟是首辅失散的嫡长女。
想来是觉得有个好爹做倚仗,胆子也肥了,竟将那碟子糕点直接糟践入了狗腹……谢昭珩知道,这是她在报复他。
可她有什么好气的?
最该报复的人,难道不是他么?
那夜若非近卫率先赶到,因她的失约,他或许就发病死在了那颗歪脖子树下……他都未曾兴师问罪,她反倒小肚鸡肠上了?
许望高说罢,在许之珠哭天喊地的冤声中,沉眉拂袖而去,当夜歇在了岚姨娘院中。
平心而论,许之蘅觉得这处罚还算公正。
可她心里还是有些委屈。虽说两个女儿都有错,可明显父亲数落她的话明显要更重些,可那些话说得很有道理,她或许是行事过了些,让父亲失望了。
好在母亲夸她干得漂亮。
“我儿好样的,夺回蘅芜苑是其次,主要是借由此事在后宅仆婢中立了威,今后从上到下,知道你这般不好惹,便不敢在你面前虚与委蛇,学起掌家理事来,也方便许多。”
只要能待在母亲身边,许之蘅便觉一切都知足了。
这点惩罚于她来说不算什么。
许之蘅很珍惜现在的日子。
以往在桃源村过得实在太苦太穷,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了赚钱果腹上,根本没有心思顾及其他,认祖归宗之后,不必为生计担忧,她终于有时间学习,补足自己。
许之蘅什么都想学。
认字,诗书,礼乐,插花,茶道,掌家,经商,律例……自回家之后,她就没日没夜孜孜不倦地学习,恨不得有百十个分身一起学。
哪怕肩上还有伤,也跟在嬷嬷身后学规矩,以至于短短几天内,就能将个寻常的见安礼学得像模像样。
练字到半夜是常有的事。就连与许之珠同在祠堂罚跪,也在身前摆了张横桌,在许之珠的冷嘲热讽中,静下心来一遍遍书写。
又过一两天,许之蘅的肩伤完全痊愈。
蘅芜苑上下洒扫一新,教习嬷嬷正式开始授课。
相约好要一起上课的孔春,在这天早早就赶到了首辅府。自踏入府中的那刻起,孔春又是紧张又是激动,嘴巴就没闭上过。
她紧跟在许之蘅身后,由后小心翼翼扯扯好友衣角。
“天菩萨,这种地方当真是我一介草民能来的么?蘅娘,你如今真真是过上驱奴唤婢,吃香喝辣的好日子了,实不相瞒,这身衣裳,是我娘特意花费重金,买了最好的料子新做的,可我怎么觉着,就这都赶不上你院中婢女的衣料……”
孔春已赞叹了一路,实在是让许之蘅有种穷人乍富的腆然,让她感到颇为不好意思。待二人入了蘅芜苑,许之蘅牵过好友的手,温声嘱咐。
“阿春,入了这个院子,你就当是在自己家,可一旦踏出这个院门,你务必要小心谨慎些,莫要被漱玉庭的人揪出错处,更莫要吃院外的东西。”
因着丁叔之前拦着不让她认亲。
许之蘅就一直觉得府中有人要害她。
可她担心或是自己多想了,更担心不知何时何地会遭毒手,所以就只能处处提防着。
这些话她不好同母亲说,也不敢与好友讲,只能自己憋闷在心中。
好在孔春并未多问。
只点头如捣蒜般,“你放一万个心,入了这道院门我是阿春,出了这道院门,我就是许大姑娘的随伺婢女,绝不会给你捅篓子。”
为二人授课的教习嬷嬷,以往是专门在宫里管教婢女的,因后来年岁渐长,才获圣恩出了宫,她不苟言笑,甚为严苛,眼神犀利且严肃,讲课时就连抬手屈膝的角度,都要拿戒尺量过。
因着许之蘅身份贵重,今后免不了参加些隆重的场合,所以嬷嬷干脆一气将宫规也教了,这无疑加强了课程的强度。
且虽是一同受教,可嬷嬷显然清楚许春不过就是个陪绑的,所以就算她动作不太标准,嬷嬷也不予追究,可若是许之蘅但凡偏移半寸,戒尺就抬过来了。
许之蘅自觉是个能吃苦的,可在嬷嬷的严厉管教下,她甚至好几次都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每每到了这种时候,耳旁就会传来嬷嬷极尽犀利的言语。
“大姑娘若连这些规矩都学不会,还有什么脸面做世家贵女?按老身说,做首辅府的婢女都不够格。”
“就是身份攀得越高越尊贵,才越容易受人指摘。现下不好好用功,今后出了门,就只有给首辅府丢人现眼的份。”
“据说府上要给大姑娘补办及笄礼,就在半月后,帖子都发出去了,届时遍京城的贵眷都要来,他们个个都知姑娘流失乡野数年,擎等着在宴*席上看姑娘笑话呢。”
“若没学好,出门便不要说是经我调教出来的。”
……
偏偏许之蘅最是要强,经不得激,且幸好有孔春在身旁陪着,眼神间偶尔给个鼓励,言语抚慰几句,许之蘅就能咬牙死死撑下去。
这日。
得了两刻钟的空闲。
许之蘅瘫倒在贵妃榻上,许春也四仰八叉跌在官帽椅上。
“蘅娘,这也太苦了。苦比黄连,苦比尝胆,我是真的不行了,现在退出还来得及么?我忽然想起我母亲明日过寿,我兄长后日成亲,我祖母大后天冥诞……这几天我或许都来不了了。”
“伯母生辰是春日,你兄长还未定亲,入京途中你祖母就已过过冥诞了……这些理由通通不成立,所以你明日还得来。”
自抢院之事后,许曼就同许之蘅熟稔起来,近期常来蘅芜苑与她们作伴,现听二人的对话哭笑不得,只将剥好的石榴命婢女递上去。
“快少说几句吧,吃些石榴解解乏。”
二人强撑起身子,抓了小把放入嘴中。
此时孔春望见她放在身侧的针线活,不由问道,“曼姐姐,我瞧你绣这块帕子绣了好几日,绣得什么啊,这般费心?”
还未待许曼说话,站在她身后的婢女柳儿就接口笑道,“姑娘的婚期不是已经定了么?这块巾帕是她绣给未来姑爷的,绣的鸳鸯戏水,又是画样又是挑线,好几日才打了个雏底……二位瞧,绣得可好了……”
说罢,柳儿干脆就将那绣样递到她们眼前来。
果然针法精妙,栩栩如生,配色讲究,就连那鸳鸯羽毛,都用了二十余种丝线层层晕染…
许之蘅望见后,脸上笑容微僵。
尤记得她也绣过一次鸳鸯,可同眼前的秀样比,简直就像个笑话……也难怪那人瞧不上,不愿戴。
“就你这丫头多嘴多舌。”许曼面颊微红,羞腆着将柳儿拽了回来,她年长二人四五岁,少女怀春的心思少些,非常自然就提起了已定婚期的那位未来夫君。
“定的是新科探花,比我小了两三岁……”
说着说着,许曼似是想到了些什么,“他叫曹安。说起来你们与他还是同乡,他是桃源县县令之子,你们以往见过他么?”
“自、自然见过。”
许之蘅与孔春对视一眼,眼神交汇中流露出些尴尬。
许曼闻言,愈发凑近了些,“那便太好了,不瞒两位妹妹说,那曹安在我面前倒也还算殷勤,可我却总觉哪里不对劲,后来派人一打探,才知他以往在桃源县有个青梅。”
“据说二人自小一同长大,感情甚笃,是因着家中反对,所以才被拆散了,你们听说过此事?可见过他那青梅?”
。
这算是问到正主头上了。
气氛有些微僵滞,二人面面相觑。
其实由这块巾帕便知,许曼对这门婚事是极为满意的,且现在婚期已定,也已没有什么可转圜的余地。
此时又何苦再在里头横插一脚?
二人几乎就在瞬间达成了某种默契。
“什么感情甚笃?你听他们胡说八道!”
“哪儿有什么一起长大,简直就是在胡扯。”
她们这异口同声的模样,倒让许曼怔楞住了,她颇有些哭笑不得,正想要再好好问问那曹安的人品、以及童年旧事……
此时。
许之蘅由贵妃椅上颤颤巍巍站起来,“方才嬷嬷说我抬手触额的动作不标准,不然我还是再练练吧……”
孔春也满脸痛苦,扶着椅圈起身,“我也好像又可以了,未免拖累你被嬷嬷斥责,我也加练几遍吧。”
/:.
——
是夜。
晋王府中。
只有穿廊而过的风声。
以及远处传来的虫鸣声。
都知谢昭珩喜静。
府中的树木不允许有鸟儿筑巢,秋蝉也要粘了去,只要他在府中,所有下人都掂着半个脚掌走路,甚至连呼吸都敛声屏气。
这是谢昭珩期盼已久,并且早已习惯的平静。
在他看书时,无人会甜笑着冒然递上个果子。
在他打坐时,无人会执意要拽他起身去山上摘野莓。
在独自对弈时,无人在他身侧胡搅蛮缠悔棋,撒娇卖痴让她二子。
……
可或许是因为曾有过这些琐碎的喧嚣。
这份宁静,偶尔就会透出无边孤寂。
谢昭珩在榻上翻了个身,下意识伸手探向一侧……
空的。
没有娇香软玉,只有片冰冷的被裘。
他忽生出些烦躁,干脆起身,披上氅衣行至隔壁院中。此处装潢豪华,配色艳俗,处处都透着俗不可耐,显然与晋王府典雅高贵的风格格格不入。
这是那日二人在街上重逢后,谢昭珩命人重新修缮的。
他想她约莫是在京城活不下去了。
所以才会为袋面粉同人起了争执。
以她善于钻营,视财如命的性子,既认出了他,必然会来晋王府寻他。谢昭珩好好想过,看在她以往的功劳上,只要她能好好解释解释,再痛哭流涕悔过一番,倒也不是不能给她个容身之处。
毕竟王府这么大,这么空,容得下个精怪女子,她若今后能安分守己些,行事稳妥些,她想要的荣华富贵,不过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
可谁知她竟是首辅失散的嫡长女。
想来是觉得有个好爹做倚仗,胆子也肥了,竟将那碟子糕点直接糟践入了狗腹……谢昭珩知道,这是她在报复他。
可她有什么好气的?
最该报复的人,难道不是他么?
那夜若非近卫率先赶到,因她的失约,他或许就发病死在了那颗歪脖子树下……他都未曾兴师问罪,她反倒小肚鸡肠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