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赶山记 第96节
——
翌日。
和拆分青羊一样,霍凌同样将两只狍子剥皮拆骨,狍子皮留下一张,余下的肉装筐,骨头给大狗小狗磨牙。
又过一日,二人去镇上出摊,一面卖馅饼,一面架起案板,现场卖肉。
冻肉和鲜肉不同,因为分割起来费劲,都是事先切好的大小,看准哪块就上秤。
狍子肉也好,羊肉也罢,都当得起年菜桌上一道硬菜,销路甚好。
公狍子连皮带肉是六十斤,拆出来四十斤的肉,一斤三十五文,换得一两四钱,单张狍子皮卖了六钱,加起来正好二两。
青羊没有皮,只有肉,体型比狍子更大,总共是八十斤,有六十斤肉,卖了一两六钱。
其中包括来街上闲逛的侯力,他买走二十斤羊肉,一对羊蹄,霍凌将羊心和羊肺作搭头赠他。
此外还有他盼了半个冬天的黑油子,加起来五斤,市价二两,霍凌收了他一两八钱。
晚上到家后一算账,加上卖馅饼所得,颜祺喜道:“半亩地的银钱回来了。”
虽说今冬这样的收获怕是不多,说不准是最后一次,可沉甸甸的铜板是货真价实摆在眼前了。
他们数出整六贯钱放回钱匣子,不再动用,年前还要卖几日馅饼,足够用来置办年货。
第93章 忙年啦
“你们年前生意做到哪一日?”
相邻摊子上的汉子问霍凌, 后者道:“做到腊月廿八,廿九就不来了,你呢?”
那汉子笑道:“今天廿七, 最后一日, 我大哥在外地做事, 好几年没回来了,明日就到家, 趁着过年能多聚一天是一天。”
“那敢情好,过年正是团圆的时候。”
两人聊了几句,过了晌午,馅饼卖完, 却是霍凌和颜祺先走。
“兄弟,给你拜个早年, 回见了。”
霍凌朝对方拱拱手。
他们摆摊的位置一直是固定的,别家却不一定。
周边人来来往往, 有些熟识, 有些不过点头之交。
像先前那个卖炊帚的汉子,最近家里老娘生病,年前有阵子没出摊了, 今天闲聊的这户是磨剪子菜刀的,来了有十日,听说平日里都在镇上和乡下走街串巷, 过年前才会固定在城隍庙门口,方便各处人来找寻。
他这档营生, 在年根上生意简直好极了,就连霍凌和颜祺也把家里的刀剪都搜罗了来,让他好生磨了磨。
汉子还了礼, 同样笑言“回见”。
离开庙前街,街上的人流少了些,两人没急着出城,而是再去置办最后几样年货。
要说置办年货,不论天南地北,东西都差不多。
新衣新鞋那些,家里早就扯布制好了,不会赶在年前买,更多的是各色吃食,以及对联、灯笼、炮仗等物。
在吃食上,有霍凌这个赶山客在,年年都能省下不少钱。
别家要买核桃、榛子、松子等干果待客,买猪肉鱼肉做年菜,乃至还要买些拿得出手的山货串门送礼,在他们这里一概不用。
家里干果多得吃不完,自山上带下来的榛鸡、兔肉管够,想吃鸡肉,还能现宰一只,毕竟家里养得多。
而山参,天麻、灵芝、五味子、干林蛙这些个值钱东西,卖出去不少的同时,霍凌素来也都会留一份在家。
霍家亲朋不多,有必要走动的一只手数得过来,无外乎村长周家、杨家、齐家,今年再多一个林家,以及唯一的亲戚——外村舅舅家。
可去每一家时,给的东西都是顶好的。
如此数下来,要额外单独买的东西寥寥无几,大都是自家实在没能耐制的。
“算上酒水在内,该买的都买了,今天只消再买些点心和糖果子。”
颜祺张望着路边的点心铺子,他们打算今天把所有东西买齐,明天年前最后一天出摊,收了摊在镇上吃点好的,空手回村,还落得轻松。
哥嫂也给了他们足够的银钱,毕竟一家子过年,总不能只一房出钱,其中叶素萍还专门拜托霍凌买些桃酥,回娘家拜年的时候好拿着。
“还去先前去过的那家吧,家里杏干和山楂糕都吃完了,你还要不要?”
人胃口不好时就想吃点酸的,颜祺吃杏干能含上好半天都不咽下去,必须要一点点咂摸那个滋味,才不至于总是想吐。
别人吃的时候能被酸得口水和泪花一起冒,他吃得多了还有点上瘾。
“再买些吧,山楂糕英子也爱吃。”
霍凌笑笑道:“过年缺谁的,也不能缺了她吃的。”
家里四个大人,就这么一个孩子,如何不疼宠。
就算过了年家里要添两个小的,霍英也不过五岁,远没到必须懂事的年纪,还能无忧无虑地继续玩下去。
到了点心铺,里面人多到仿佛东西不要钱。
霍凌怕挤着颜祺,让小哥儿留在车上等,自己抓了钱袋被裹进人流,除了事先想好要买的,又顺着伙计所言,多要了两三样从前没吃过的时兴点心。
“买了一些个牛舌饼、云片糕和绿豆糕,牛舌饼是咸的,你回去尝尝,要是爱吃的话下次还来买。”
颜祺摸不着头脑,“牛舌饼是个什么名字,里面有肉吗?”
霍凌摇头,“没有,应当是形状像牛舌?说是他们铺子新请来了个点心师傅。怕没人爱吃,最后浪费,这三样我都是按人头要的,一样五块。”
颜祺看着眼前一堆油纸包,加在一起便宜不了,可辛苦一年,不就是为了过个好年,浅笑道:“回去泡些淡茶,我也能喝两盏,到时咱们也学学城里人,配着茶吃点心。”
霍凌扬起唇角,“好。”
——
至除夕前日,霍凌和颜祺总算可以不用早起,睡个懒觉。
说是懒觉,实则天亮不久也都醒了,习惯一旦养成,实在不是那么好改。
霍凌看着睡乱了头发的小哥儿,探身拿来梳子替他梳头。
只是梳到下面,难免有些打结,他再小心,也还是扯掉了几根。
颜祺打了个哈欠,回身时不小心瞥见霍凌偷偷藏起梳掉的头发,他忍不住笑,伸出手来道:“给我吧,一会儿丢了就是。”
霍凌干咳一声,心虚道:“不小心。”
“谁梳头的时候不掉头发,都一样。”
颜祺知道霍凌为何这般,因为不久前他听说生孩子以后有些人会掉头发,便开始格外关注自己的发顶,总觉得太单薄稀疏,到时候不够掉的,若是秃了那多可怕。
等冷静下来想想,他原本不是这么顾虑重重的人,不料肚里揣了个小的,就变得如此不对劲。
他把几根乱发搓成一个小球,在指尖揉来捏去,下床时仍觉得懒懒的。
霍凌见状不由道:“急着起床做什么,想睡就继续睡。”
颜祺摇头,“今天还要做炸货,家里一堆事呢,而且我喜欢张罗过年。”
后半句确是他的心里话,霍凌默了一瞬道:“那就吃完午食进屋打个盹,也是一样的。”
小哥儿快速点头,“嗯。”
说起做炸货,绝对是忙年里的一桩大事了。
油炸的吃食费油费面,好些还要加糖,平日里没谁舍得这么吃,只有年节里才会炸上一些个香香嘴。
吃食做好,天气寒冷,能放上好几日,正月走亲戚时谁家能端出这么一盘,就说明过去一年过得不差,互相看着都有面子。
“我老家过年也做炸货,这么看来,关外和关内好些讲究都差不多。”
颜祺跟叶素萍坐在一起,专心致志地用面团扭麻花。
叶素萍听后笑道:“可不是差不多,祖宗辈都是关内逃难来的,最早可能还各有各的说法,现今百八十年过去了,也就分不清谁是谁。过年嘛,就为了吃口好的,谁家的好吃,那就学过来。”
“像咱家,过年就是炸三样,干果儿、麻花儿、萝卜丸子。你红梅嫂子他们家,喜欢炸枣子,还有人家,炸地瓜条子。”
霍英在旁边听得犯馋,挨过来问道:“娘,什么时候能吃麻花儿?”
“等午食吃过正经饭,下半晌才能吃。”
霍英算了算,估计一时半会儿是吃不到嘴了,立刻道:“那我出去看看爹和小叔在干啥。”
“你小叔和你爹在等杀猪的上门,血糊糊的不好看,外面又冷,你在屋里待着多好。”
霍峰和叶素萍养的肥猪,要赶在年前宰了,附近几个村里唯一的屠子忙得团团转,排到最后,说是从廿七到廿九,让霍家选一日。
霍峰一听,干脆就选了霍凌一整天都在家的廿九,屠子何时来,家里都有人。
也不怕肥猪受惊跑走,只两个人按不住,有霍凌在,一个人就能对付一头猪了。
“不好看我再回来。”
霍英小小年纪有的是道理,哪怕叶素萍说她小时候看杀猪还吓哭了,她也坚持说自己不记得。
叶素萍拿她没办法,就放她去了。
“罢了,农家孩子,哪个会怕杀鸡宰猪。”
她和霍峰这辈子也没多大本事,就想着日后把牲口养好,多攒些家底。
霍英是他们的孩子,以后总也要慢慢学起来。
她抬头跟颜祺道:“等他们把外面收拾干净,咱们再出去,不然血腥味难闻得顶鼻子。”
郭屠子来得比预想中早,离晌午还有好一阵,到了说霍家是最后三家之一。
“还有两家是我家亲戚,因为好说话,离得也近,就都往后挪了。”
郭屠子拿出杀猪刀,在随身带的磨刀石上擦两下,到了后院,三人一起抓猪。
肥猪大难临头,如有所感,在猪圈里一通乱撞,费了半天劲才按倒捆住。
霍英带着四只狗在前院通往后院的小路上看着,见黑豆儿和馒头想往前冲,她像长辈们按猪一样,一手一个把它们按住。
捆猪上凳,放血开膛。
郭屠子做这些的时候熟练极了,霍峰和霍凌目光也都在猪上,没在意背后。
直到预备就地分肉,郭屠子抬头时才注意到霍英一直在不远处看,他意外道:“大峰,那是你闺女?胆子忒大了,居然不怕杀猪?”
翌日。
和拆分青羊一样,霍凌同样将两只狍子剥皮拆骨,狍子皮留下一张,余下的肉装筐,骨头给大狗小狗磨牙。
又过一日,二人去镇上出摊,一面卖馅饼,一面架起案板,现场卖肉。
冻肉和鲜肉不同,因为分割起来费劲,都是事先切好的大小,看准哪块就上秤。
狍子肉也好,羊肉也罢,都当得起年菜桌上一道硬菜,销路甚好。
公狍子连皮带肉是六十斤,拆出来四十斤的肉,一斤三十五文,换得一两四钱,单张狍子皮卖了六钱,加起来正好二两。
青羊没有皮,只有肉,体型比狍子更大,总共是八十斤,有六十斤肉,卖了一两六钱。
其中包括来街上闲逛的侯力,他买走二十斤羊肉,一对羊蹄,霍凌将羊心和羊肺作搭头赠他。
此外还有他盼了半个冬天的黑油子,加起来五斤,市价二两,霍凌收了他一两八钱。
晚上到家后一算账,加上卖馅饼所得,颜祺喜道:“半亩地的银钱回来了。”
虽说今冬这样的收获怕是不多,说不准是最后一次,可沉甸甸的铜板是货真价实摆在眼前了。
他们数出整六贯钱放回钱匣子,不再动用,年前还要卖几日馅饼,足够用来置办年货。
第93章 忙年啦
“你们年前生意做到哪一日?”
相邻摊子上的汉子问霍凌, 后者道:“做到腊月廿八,廿九就不来了,你呢?”
那汉子笑道:“今天廿七, 最后一日, 我大哥在外地做事, 好几年没回来了,明日就到家, 趁着过年能多聚一天是一天。”
“那敢情好,过年正是团圆的时候。”
两人聊了几句,过了晌午,馅饼卖完, 却是霍凌和颜祺先走。
“兄弟,给你拜个早年, 回见了。”
霍凌朝对方拱拱手。
他们摆摊的位置一直是固定的,别家却不一定。
周边人来来往往, 有些熟识, 有些不过点头之交。
像先前那个卖炊帚的汉子,最近家里老娘生病,年前有阵子没出摊了, 今天闲聊的这户是磨剪子菜刀的,来了有十日,听说平日里都在镇上和乡下走街串巷, 过年前才会固定在城隍庙门口,方便各处人来找寻。
他这档营生, 在年根上生意简直好极了,就连霍凌和颜祺也把家里的刀剪都搜罗了来,让他好生磨了磨。
汉子还了礼, 同样笑言“回见”。
离开庙前街,街上的人流少了些,两人没急着出城,而是再去置办最后几样年货。
要说置办年货,不论天南地北,东西都差不多。
新衣新鞋那些,家里早就扯布制好了,不会赶在年前买,更多的是各色吃食,以及对联、灯笼、炮仗等物。
在吃食上,有霍凌这个赶山客在,年年都能省下不少钱。
别家要买核桃、榛子、松子等干果待客,买猪肉鱼肉做年菜,乃至还要买些拿得出手的山货串门送礼,在他们这里一概不用。
家里干果多得吃不完,自山上带下来的榛鸡、兔肉管够,想吃鸡肉,还能现宰一只,毕竟家里养得多。
而山参,天麻、灵芝、五味子、干林蛙这些个值钱东西,卖出去不少的同时,霍凌素来也都会留一份在家。
霍家亲朋不多,有必要走动的一只手数得过来,无外乎村长周家、杨家、齐家,今年再多一个林家,以及唯一的亲戚——外村舅舅家。
可去每一家时,给的东西都是顶好的。
如此数下来,要额外单独买的东西寥寥无几,大都是自家实在没能耐制的。
“算上酒水在内,该买的都买了,今天只消再买些点心和糖果子。”
颜祺张望着路边的点心铺子,他们打算今天把所有东西买齐,明天年前最后一天出摊,收了摊在镇上吃点好的,空手回村,还落得轻松。
哥嫂也给了他们足够的银钱,毕竟一家子过年,总不能只一房出钱,其中叶素萍还专门拜托霍凌买些桃酥,回娘家拜年的时候好拿着。
“还去先前去过的那家吧,家里杏干和山楂糕都吃完了,你还要不要?”
人胃口不好时就想吃点酸的,颜祺吃杏干能含上好半天都不咽下去,必须要一点点咂摸那个滋味,才不至于总是想吐。
别人吃的时候能被酸得口水和泪花一起冒,他吃得多了还有点上瘾。
“再买些吧,山楂糕英子也爱吃。”
霍凌笑笑道:“过年缺谁的,也不能缺了她吃的。”
家里四个大人,就这么一个孩子,如何不疼宠。
就算过了年家里要添两个小的,霍英也不过五岁,远没到必须懂事的年纪,还能无忧无虑地继续玩下去。
到了点心铺,里面人多到仿佛东西不要钱。
霍凌怕挤着颜祺,让小哥儿留在车上等,自己抓了钱袋被裹进人流,除了事先想好要买的,又顺着伙计所言,多要了两三样从前没吃过的时兴点心。
“买了一些个牛舌饼、云片糕和绿豆糕,牛舌饼是咸的,你回去尝尝,要是爱吃的话下次还来买。”
颜祺摸不着头脑,“牛舌饼是个什么名字,里面有肉吗?”
霍凌摇头,“没有,应当是形状像牛舌?说是他们铺子新请来了个点心师傅。怕没人爱吃,最后浪费,这三样我都是按人头要的,一样五块。”
颜祺看着眼前一堆油纸包,加在一起便宜不了,可辛苦一年,不就是为了过个好年,浅笑道:“回去泡些淡茶,我也能喝两盏,到时咱们也学学城里人,配着茶吃点心。”
霍凌扬起唇角,“好。”
——
至除夕前日,霍凌和颜祺总算可以不用早起,睡个懒觉。
说是懒觉,实则天亮不久也都醒了,习惯一旦养成,实在不是那么好改。
霍凌看着睡乱了头发的小哥儿,探身拿来梳子替他梳头。
只是梳到下面,难免有些打结,他再小心,也还是扯掉了几根。
颜祺打了个哈欠,回身时不小心瞥见霍凌偷偷藏起梳掉的头发,他忍不住笑,伸出手来道:“给我吧,一会儿丢了就是。”
霍凌干咳一声,心虚道:“不小心。”
“谁梳头的时候不掉头发,都一样。”
颜祺知道霍凌为何这般,因为不久前他听说生孩子以后有些人会掉头发,便开始格外关注自己的发顶,总觉得太单薄稀疏,到时候不够掉的,若是秃了那多可怕。
等冷静下来想想,他原本不是这么顾虑重重的人,不料肚里揣了个小的,就变得如此不对劲。
他把几根乱发搓成一个小球,在指尖揉来捏去,下床时仍觉得懒懒的。
霍凌见状不由道:“急着起床做什么,想睡就继续睡。”
颜祺摇头,“今天还要做炸货,家里一堆事呢,而且我喜欢张罗过年。”
后半句确是他的心里话,霍凌默了一瞬道:“那就吃完午食进屋打个盹,也是一样的。”
小哥儿快速点头,“嗯。”
说起做炸货,绝对是忙年里的一桩大事了。
油炸的吃食费油费面,好些还要加糖,平日里没谁舍得这么吃,只有年节里才会炸上一些个香香嘴。
吃食做好,天气寒冷,能放上好几日,正月走亲戚时谁家能端出这么一盘,就说明过去一年过得不差,互相看着都有面子。
“我老家过年也做炸货,这么看来,关外和关内好些讲究都差不多。”
颜祺跟叶素萍坐在一起,专心致志地用面团扭麻花。
叶素萍听后笑道:“可不是差不多,祖宗辈都是关内逃难来的,最早可能还各有各的说法,现今百八十年过去了,也就分不清谁是谁。过年嘛,就为了吃口好的,谁家的好吃,那就学过来。”
“像咱家,过年就是炸三样,干果儿、麻花儿、萝卜丸子。你红梅嫂子他们家,喜欢炸枣子,还有人家,炸地瓜条子。”
霍英在旁边听得犯馋,挨过来问道:“娘,什么时候能吃麻花儿?”
“等午食吃过正经饭,下半晌才能吃。”
霍英算了算,估计一时半会儿是吃不到嘴了,立刻道:“那我出去看看爹和小叔在干啥。”
“你小叔和你爹在等杀猪的上门,血糊糊的不好看,外面又冷,你在屋里待着多好。”
霍峰和叶素萍养的肥猪,要赶在年前宰了,附近几个村里唯一的屠子忙得团团转,排到最后,说是从廿七到廿九,让霍家选一日。
霍峰一听,干脆就选了霍凌一整天都在家的廿九,屠子何时来,家里都有人。
也不怕肥猪受惊跑走,只两个人按不住,有霍凌在,一个人就能对付一头猪了。
“不好看我再回来。”
霍英小小年纪有的是道理,哪怕叶素萍说她小时候看杀猪还吓哭了,她也坚持说自己不记得。
叶素萍拿她没办法,就放她去了。
“罢了,农家孩子,哪个会怕杀鸡宰猪。”
她和霍峰这辈子也没多大本事,就想着日后把牲口养好,多攒些家底。
霍英是他们的孩子,以后总也要慢慢学起来。
她抬头跟颜祺道:“等他们把外面收拾干净,咱们再出去,不然血腥味难闻得顶鼻子。”
郭屠子来得比预想中早,离晌午还有好一阵,到了说霍家是最后三家之一。
“还有两家是我家亲戚,因为好说话,离得也近,就都往后挪了。”
郭屠子拿出杀猪刀,在随身带的磨刀石上擦两下,到了后院,三人一起抓猪。
肥猪大难临头,如有所感,在猪圈里一通乱撞,费了半天劲才按倒捆住。
霍英带着四只狗在前院通往后院的小路上看着,见黑豆儿和馒头想往前冲,她像长辈们按猪一样,一手一个把它们按住。
捆猪上凳,放血开膛。
郭屠子做这些的时候熟练极了,霍峰和霍凌目光也都在猪上,没在意背后。
直到预备就地分肉,郭屠子抬头时才注意到霍英一直在不远处看,他意外道:“大峰,那是你闺女?胆子忒大了,居然不怕杀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