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这次卜筮,尉骃还是用抛古钱的方法,每次抛下的古钱,都分别落在高显的姓名、年龄和爵位上。
如此反反复复,仅抛钱的技巧,又令高显更加信服尉骃。
其实无论崇玄署的赵暄,崇虚寺的桃木签,以及尉骃第一次筮算的结果,卦象确实一致,都在告知高显只能活三年了。尉骃继承了祖父的卜筮天赋,这第二卦,算出高显是因为疾病难愈丧命,崇虚寺天师所说的“变数”,大概是遵循“泣血涟如”卦象的惯例,认为在进退两难的绝境中勿擅动,寻找变通之法,或许可以避祸。
然而卦象里高显的灾,是绝症之灾!没法躲,没法防,没法变!
反复抛掷铜钱下的纸已经多处出现破痕,犹及不上高显碎掉的心。他见尉骃终于停下抛掷铜钱,立即问:“怎么样?”
任城王任职当天,就派人和尉骃联系了,把他哄骗高肇、高显等人的手段,以及和尉窈互通的消息,悉数告知尉骃。
所以尉骃知道眼前的人就是澄城公高显后,此回卜筮的结果,自然隐瞒真相,现编谎言:“卦辞为……遮风挡雨瓦,辛苦无人知,逃脱归尘命,先得归尘去。”
尉骃做出一副疑惑不解的样子,重复最后一句:“先得归尘去?先得……归尘去?”
高显更不理解了,急不可耐地问:“什么意思?”
尉骃拧着眉头解释:“卦辞的意思是,你在家族里好似遮风挡雨的瓦,一场辛苦,除了你自己,无人在意。再结实的瓦,到头来都是破碎归尘的命,不过确实有变数,就是主动碎瓦……”
高显又一次想起迁来洛阳途中遇到的老道,老道给旅人算命说过几句话:“你的兄长与侄儿优秀于你,他们永远是人前金玉,你永远被他们比成破瓦,破瓦当然是归尘的命。”
这件事情,高显回忆过许多次,早把自己当成那个旅人,他没想到尉筮师卜的卦辞也说他是“瓦”的命,不由全然信服,再无半点质疑!
尉骃的语气转为振奋:“我明白了!我曾去过外城东北方向的闻义里,那里住着许多烧瓦匠人,他们会把损坏的瓦彻底碎掉,加到泥土里垒墙。郎君避祸的办法,是把瓦命换为墙命!”
“我不能再说了,不然转变天机,将受惩罚。这些钱我不收,收了等于接受因果。”尉骃说完,匆匆忙忙打包物品离去。
高显也离开灵台遗址,寒风凛冽,把他的脸皮吹得变形,尉骃的话比风还响,不停回荡他耳边。
“遮风挡雨瓦,辛苦无人知。”
“郎君的生辰八字,知道的人越多,越损你的寿运。”
“你官运虽高,及不上茂树。”
“到头来,你的亲戚友人熙熙攘攘为利忙,唯你孤独葬异乡。”
凭什么?
凭什么!
高显嘴皮子不自觉牵动一下,尽显阴狠!“兄长,你可别怪我,我得把你的寿,转成我的寿,这就叫……瓦命,换为墙命。”
北宫苑,景阳山。
皇帝得到平原公高肇跌入井里溺死的凶信,简直不敢相信!
尉窈的神情更是如此,并且带着悲痛,她站出请命:“陛下容臣去查明此事!”
“查,仔仔细细查!”
尉窈叫上御医王显一起去高宅,路上,她向对方述说:“平原公是多好的人啊!我给他的书,他整天翻看,认真学洛阳正音,在狩猎的前一天他还问我下个月鹤觞宴的事,他怕没有权贵邀他赴宴,他不是怕自己丢颜面,而是怕让陛下丢颜面!”
王显:“放心,我和侍郎的心情一样,都是为陛下办差,绝不敢敷衍。”
皇帝在宫外的势力,尽归王显统领,到了高宅后,他严厉命令所有下属:“看管好府中仆役,即刻起不得让仆役走动、串供,不管查到任何可疑线索,只报给二位……”
尉窈适时假咳两声。
这两声咳,令王显思索到什么,立时心惊肉跳!
第388章 管事的供述
高肇死因没查清楚前,宅子里面所有的人都有嫌疑,他怎能因为澄城公、渤海公是高肇的弟弟、侄儿,就把二郡公排除在嫌疑外?
于是王显改变话语:“只报给我和尉侍郎。”
进入宅门,高氏族人的哭声呜呜咽咽,让宅院寒意加重。
巡逻附近街道的虎贲兵和里坊小吏还算尽职,提前过来把淹死高肇那口井的院子守住,可惜高家几个重要的族人都围着高肇的尸体痛哭,井边脚印凌乱,想从鞋印迹上查线索十分棘手。
最悲伤的,莫过于高肇的儿郎高植和高湛。
小女郎高英见尉窈来了,仿佛看见依靠,拉住尉窈的手腕,上气不接下气道:“我、我四叔死了,五叔把自己关房间里,呜——”
高家好几名子弟听到高英提到“五叔”,均面现恨色,这很不寻常!
尉窈和王显眼神会意,她比对方熟悉高家人,由她询问:“你们有谁目睹,或听到平原公出事的经过么?”
高家族人摇头,渤海公高猛说:“四叔出事的时候,只有他院中管事守在院门口外边,管事听到一些话,我就让族人把他锁到柴房了,那间柴房和五叔的院子邻墙。”
尉窈朝他轻点头:“做的好。”
王显留两名属下帮助仵作查验尸体,他和尉窈跟着高猛先去审问管事。
管事看见尉窈,忽略旁边的王显,涕泪交加边磕头边喊冤:“不是奴喊人救平原公不及时,实在是冬天的寒衣浸了水太沉,太难打捞,饶奴一命,饶……”
尉窈大声制止对方啰嗦:“这位是宫里派来查明此事的官员,你把你知道的如实讲述,如果隐瞒,不仅是杀头罪过,还会祸及你家人!”
管事赶紧向王显讲述:“今天什么事情都和往日一样,澄城公外出回府,来给平原公回禀。平原公训斥澄城公……”
王显问:“训斥的什么?”
管事:“还是训斥澄城公游手好闲,没别的。”
王显疑问:“还是?平原公总训斥澄城公么?”他问这话时,视线往尉窈偏了偏。
尉窈直言:“我不知此事。”
高猛出声,作证:“四叔的确经常数落五叔。”
王显命令管事:“继续。”
“是。以前平原公训澄城公时,奴都是让院里的奴婢和奴一样退远几步,可今回平原公责怪澄城公几句后,让奴婢全离开,只让奴自己守在院门外,奴在外头逐渐听不见声音了,觉得是二位郡公边说话边往偏院走。”管事说到这,使劲打自己一耳光,“都怪奴胆子小,太听话了,还是傻呆呆站在主院的外头。”
平原公高肇住的庭院一分为二,水井在占地小的偏院。
王显没问话,管事就继续回忆当时情景供述:“奴觉得没有半刻时间,澄城公便跟被打了似的跑过来,脸上有巴掌印,说平原公掉井里头了。当时奴真的很害怕,走路都走不稳,没经历过这种事,所以犯了蠢,先跑进院喊平原公,往井里瞧,没想到井里头真有动静!奴慌忙喊人,可是……可是晚了。”
高猛听到这,蹲下闷声哭:“从井里往上捞四叔太难了,呜,早上我找四叔时,四叔还好好的,人怎么忽然就没了!我们高家怎么摊上这种事!”
一个懂事的成人,怎会轻易淹死井中?这种不该发生的意外身亡,远比疾病离世让亲人难接受。
刚才过来的路上,尉窈、王显已从高猛嘴中得知,澄城公没参与平原公的打捞。王显问:“你守在院门口,是只听到平原公训澄城公?还是二人争吵?”
管事没有犹豫,立即回:“我能听见他们说话的时候,一直是平原公训澄城公。”
王显:“往日二郡公争吵的时候多不多?”
此问题,不仅管事摇头,高猛作为高肇、高显的侄子,也摇头,并由他回答:“尉侍郎送来的书,我四叔整天翻看,他对自己要求严,就嫌我们懒,我们都知道四叔是为了我们好,所以他训啥,我们都听着。可谁知道五叔他……唉!”他双手无措地抓头发。
尉窈又和王显互视一眼,看来不光是高肇的儿子怀疑高显是凶手,高猛这个侄子也如此怀疑。
明面上的审问就这些,接下来,王显让高猛出去回避,然后问管事:“澄城公脸上的巴掌印痕迹,你还能想起来么?更像是自己扇出来的掌印,还是别人扇出来的?”
管事瞠目了两息,不敢撒谎:“奴只记得巴掌印在澄城公的左脸上,挺明显,不像……他自己扇的。”
王显:“澄城公告诉你平原公坠落井里,当时他神色具体是惊吓占多数?急切占多数?还是有别的,比如慌张、恨意、不甘心?”
管事哆嗦嘴唇,把头低到地面回答:“澄城公,很慌张。”
王显:“你侍奉平原公,可有把郡公消息透露给澄城公的时候?”
管事颤抖着交待:“有过,只有一次。”
如此反反复复,仅抛钱的技巧,又令高显更加信服尉骃。
其实无论崇玄署的赵暄,崇虚寺的桃木签,以及尉骃第一次筮算的结果,卦象确实一致,都在告知高显只能活三年了。尉骃继承了祖父的卜筮天赋,这第二卦,算出高显是因为疾病难愈丧命,崇虚寺天师所说的“变数”,大概是遵循“泣血涟如”卦象的惯例,认为在进退两难的绝境中勿擅动,寻找变通之法,或许可以避祸。
然而卦象里高显的灾,是绝症之灾!没法躲,没法防,没法变!
反复抛掷铜钱下的纸已经多处出现破痕,犹及不上高显碎掉的心。他见尉骃终于停下抛掷铜钱,立即问:“怎么样?”
任城王任职当天,就派人和尉骃联系了,把他哄骗高肇、高显等人的手段,以及和尉窈互通的消息,悉数告知尉骃。
所以尉骃知道眼前的人就是澄城公高显后,此回卜筮的结果,自然隐瞒真相,现编谎言:“卦辞为……遮风挡雨瓦,辛苦无人知,逃脱归尘命,先得归尘去。”
尉骃做出一副疑惑不解的样子,重复最后一句:“先得归尘去?先得……归尘去?”
高显更不理解了,急不可耐地问:“什么意思?”
尉骃拧着眉头解释:“卦辞的意思是,你在家族里好似遮风挡雨的瓦,一场辛苦,除了你自己,无人在意。再结实的瓦,到头来都是破碎归尘的命,不过确实有变数,就是主动碎瓦……”
高显又一次想起迁来洛阳途中遇到的老道,老道给旅人算命说过几句话:“你的兄长与侄儿优秀于你,他们永远是人前金玉,你永远被他们比成破瓦,破瓦当然是归尘的命。”
这件事情,高显回忆过许多次,早把自己当成那个旅人,他没想到尉筮师卜的卦辞也说他是“瓦”的命,不由全然信服,再无半点质疑!
尉骃的语气转为振奋:“我明白了!我曾去过外城东北方向的闻义里,那里住着许多烧瓦匠人,他们会把损坏的瓦彻底碎掉,加到泥土里垒墙。郎君避祸的办法,是把瓦命换为墙命!”
“我不能再说了,不然转变天机,将受惩罚。这些钱我不收,收了等于接受因果。”尉骃说完,匆匆忙忙打包物品离去。
高显也离开灵台遗址,寒风凛冽,把他的脸皮吹得变形,尉骃的话比风还响,不停回荡他耳边。
“遮风挡雨瓦,辛苦无人知。”
“郎君的生辰八字,知道的人越多,越损你的寿运。”
“你官运虽高,及不上茂树。”
“到头来,你的亲戚友人熙熙攘攘为利忙,唯你孤独葬异乡。”
凭什么?
凭什么!
高显嘴皮子不自觉牵动一下,尽显阴狠!“兄长,你可别怪我,我得把你的寿,转成我的寿,这就叫……瓦命,换为墙命。”
北宫苑,景阳山。
皇帝得到平原公高肇跌入井里溺死的凶信,简直不敢相信!
尉窈的神情更是如此,并且带着悲痛,她站出请命:“陛下容臣去查明此事!”
“查,仔仔细细查!”
尉窈叫上御医王显一起去高宅,路上,她向对方述说:“平原公是多好的人啊!我给他的书,他整天翻看,认真学洛阳正音,在狩猎的前一天他还问我下个月鹤觞宴的事,他怕没有权贵邀他赴宴,他不是怕自己丢颜面,而是怕让陛下丢颜面!”
王显:“放心,我和侍郎的心情一样,都是为陛下办差,绝不敢敷衍。”
皇帝在宫外的势力,尽归王显统领,到了高宅后,他严厉命令所有下属:“看管好府中仆役,即刻起不得让仆役走动、串供,不管查到任何可疑线索,只报给二位……”
尉窈适时假咳两声。
这两声咳,令王显思索到什么,立时心惊肉跳!
第388章 管事的供述
高肇死因没查清楚前,宅子里面所有的人都有嫌疑,他怎能因为澄城公、渤海公是高肇的弟弟、侄儿,就把二郡公排除在嫌疑外?
于是王显改变话语:“只报给我和尉侍郎。”
进入宅门,高氏族人的哭声呜呜咽咽,让宅院寒意加重。
巡逻附近街道的虎贲兵和里坊小吏还算尽职,提前过来把淹死高肇那口井的院子守住,可惜高家几个重要的族人都围着高肇的尸体痛哭,井边脚印凌乱,想从鞋印迹上查线索十分棘手。
最悲伤的,莫过于高肇的儿郎高植和高湛。
小女郎高英见尉窈来了,仿佛看见依靠,拉住尉窈的手腕,上气不接下气道:“我、我四叔死了,五叔把自己关房间里,呜——”
高家好几名子弟听到高英提到“五叔”,均面现恨色,这很不寻常!
尉窈和王显眼神会意,她比对方熟悉高家人,由她询问:“你们有谁目睹,或听到平原公出事的经过么?”
高家族人摇头,渤海公高猛说:“四叔出事的时候,只有他院中管事守在院门口外边,管事听到一些话,我就让族人把他锁到柴房了,那间柴房和五叔的院子邻墙。”
尉窈朝他轻点头:“做的好。”
王显留两名属下帮助仵作查验尸体,他和尉窈跟着高猛先去审问管事。
管事看见尉窈,忽略旁边的王显,涕泪交加边磕头边喊冤:“不是奴喊人救平原公不及时,实在是冬天的寒衣浸了水太沉,太难打捞,饶奴一命,饶……”
尉窈大声制止对方啰嗦:“这位是宫里派来查明此事的官员,你把你知道的如实讲述,如果隐瞒,不仅是杀头罪过,还会祸及你家人!”
管事赶紧向王显讲述:“今天什么事情都和往日一样,澄城公外出回府,来给平原公回禀。平原公训斥澄城公……”
王显问:“训斥的什么?”
管事:“还是训斥澄城公游手好闲,没别的。”
王显疑问:“还是?平原公总训斥澄城公么?”他问这话时,视线往尉窈偏了偏。
尉窈直言:“我不知此事。”
高猛出声,作证:“四叔的确经常数落五叔。”
王显命令管事:“继续。”
“是。以前平原公训澄城公时,奴都是让院里的奴婢和奴一样退远几步,可今回平原公责怪澄城公几句后,让奴婢全离开,只让奴自己守在院门外,奴在外头逐渐听不见声音了,觉得是二位郡公边说话边往偏院走。”管事说到这,使劲打自己一耳光,“都怪奴胆子小,太听话了,还是傻呆呆站在主院的外头。”
平原公高肇住的庭院一分为二,水井在占地小的偏院。
王显没问话,管事就继续回忆当时情景供述:“奴觉得没有半刻时间,澄城公便跟被打了似的跑过来,脸上有巴掌印,说平原公掉井里头了。当时奴真的很害怕,走路都走不稳,没经历过这种事,所以犯了蠢,先跑进院喊平原公,往井里瞧,没想到井里头真有动静!奴慌忙喊人,可是……可是晚了。”
高猛听到这,蹲下闷声哭:“从井里往上捞四叔太难了,呜,早上我找四叔时,四叔还好好的,人怎么忽然就没了!我们高家怎么摊上这种事!”
一个懂事的成人,怎会轻易淹死井中?这种不该发生的意外身亡,远比疾病离世让亲人难接受。
刚才过来的路上,尉窈、王显已从高猛嘴中得知,澄城公没参与平原公的打捞。王显问:“你守在院门口,是只听到平原公训澄城公?还是二人争吵?”
管事没有犹豫,立即回:“我能听见他们说话的时候,一直是平原公训澄城公。”
王显:“往日二郡公争吵的时候多不多?”
此问题,不仅管事摇头,高猛作为高肇、高显的侄子,也摇头,并由他回答:“尉侍郎送来的书,我四叔整天翻看,他对自己要求严,就嫌我们懒,我们都知道四叔是为了我们好,所以他训啥,我们都听着。可谁知道五叔他……唉!”他双手无措地抓头发。
尉窈又和王显互视一眼,看来不光是高肇的儿子怀疑高显是凶手,高猛这个侄子也如此怀疑。
明面上的审问就这些,接下来,王显让高猛出去回避,然后问管事:“澄城公脸上的巴掌印痕迹,你还能想起来么?更像是自己扇出来的掌印,还是别人扇出来的?”
管事瞠目了两息,不敢撒谎:“奴只记得巴掌印在澄城公的左脸上,挺明显,不像……他自己扇的。”
王显:“澄城公告诉你平原公坠落井里,当时他神色具体是惊吓占多数?急切占多数?还是有别的,比如慌张、恨意、不甘心?”
管事哆嗦嘴唇,把头低到地面回答:“澄城公,很慌张。”
王显:“你侍奉平原公,可有把郡公消息透露给澄城公的时候?”
管事颤抖着交待:“有过,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