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第三首诗是《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第四首诗是《驺虞》。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吁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吁嗟乎驺虞。”
第五首诗是初八才学的新诗《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尉窈撂笔,不是时间不够她写了,而是能写的只有五首。她逐句比对检查,确定五首诗彼此无重复字,并确定这五首诗里的所有字全避开了前两题所答。
“收试题。”薛夫子预感这次鲜卑学童要出头了,吩咐馆奴后,亲自收取了尉窈的题卷。
因今天占用的休沐日,就不讲课了,考完试后直接放学。
尉茂和一众伙伴恢复好心情,书箱都不带便闹闹腾腾离开,他们约好了去有梅林园骑马。昨天没去消灾会的,也约在一起兴致勃勃出发。
转眼间学舍里清静无比,就剩下尉窈、尉蓁和曲融了。
尉窈收拾好书箱,和尉蓁道声别,正出屋门时,尉景风风火火返回,差点和她撞一起。
“窈同门,你阿父在馆外等你呢。”他告知完,着着慌慌跑离。
其实前天晚上尉骃便跟尉窈说了他给《论语》一舍监考,考完不回大学馆了,和她一起归家。
父女俩见面,尉骃高兴道:“刚才和薛夫子聊了几句,他说你考得好,薛夫子可不轻易夸人哪。”
“嘻,最后一题我写出五首诗呢。”
尉骃这回是真惊讶了,他昨晚被留宿大学馆,提前知道了各课程要考什么,并且和几位主监考模拟了诸题答案,最好的情况下,《诗经》考核的第三题就是五首诗。
他问:“是《螽斯》、《兔罝》、《甘棠》、《驺虞》、《相鼠》这五首?”
尉窈重重点头:“是。交卷时我想,就算先考第三题,最好的解答也是这五首诗,阿父,我说的对么?”
“对!哈哈,走,咱们去买炙鹿肉,回家跟你阿母说说这次考试,让她一同高兴!”
这时尉蓁和曲融也出来学馆了。
尉蓁羡慕地看着前方说:“尉夫子广有学问,又温和,窈同门有学不懂的回家后就能询问她阿父,学业怎可能不好。”不像自己,回家面对的是姑母的哭泣,是祖父母的争吵、父母也吵,没有一处可以安静学习的地方。
曲融心不在焉“嗯”一声,他每回见到尉夫子来接尉窈,就控制不住地比较自己的阿父。其实昨天他也去消灾会了,却得等同门们都走远后再独去。被孤立的滋味很难过,在桑衢街找到阿父后,他阿父又当着过往路人对他一顿数落!
数落他白白糟蹋纸墨钱,书没读好、人读傻了,嫌他每天放学就知道傻乎乎回家,不随茂公子去玩耍。
最可气的是,阿父又和东四坊那些混账无赖搅和到一起!
第18章 头角峥嵘的尉茂(感谢赠送月票的友友)
他记得长姊早在自家脱离了隶户后,告诫过阿父别再和游手好闲之辈来往,但阿父听不进耳,还什么都跟那伙无赖说道。
几家忧愁,几家欢乐。
羔羊食肆的肉食价格在东四坊最实惠,允许交易的物资除了大魏惯用的粮和布,还收药草、书文用具、兽皮、编织用具等等。
尉骃父女俩来到这里时,相视一笑,因为尉窈的阿母赵芷正在店内挑选。
赵芷:“再多搁些炙羊腿肉,我夫君爱吃。今天卤兔腿卖这么快啊?全给我吧,我女儿喜欢。”
尉骃认识这里的掌柜和厮役,不让他们做声,轻脚走到妻子旁边说:“再切些炙鹿肉,我妻喜欢吃。”
“啊,夫君,阿窈?你们回来这么快?”
尉窈捂嘴乐,她真喜欢看阿母惊喜的样子啊,当然,也喜欢看阿父偶尔的淘气。
一家三口再次和乐融融来坊市时,是元宵佳节这天。
平城外郭的九条大道,全部灯彩辉煌!车水马龙从中流动,更令五彩纷呈的宽街喧闹如昼。而十六坊区的居民宅地,也家家悬挂灯笼,犹如成千上万颗彩星点缀着大地。
尉窈和阿母都穿着鲜艳的新褶衣,尉窈的交窬裙是白绿相间,阿母的则是白与浅粟相间。才出门时,母女俩美似一幅静女图,当一家人涌进街面后,则与无数逛灯节的百姓共同绘出一卷长幅的宏丽盛貌。
东四坊的南北向主街叫织衢街,中段几乎走不动了,幸好赵芷力猛,护着夫君和女儿硬是挤到被围观的那盏蟠螭灯下。
受烛热驱转的灯笼早在秦时就有,如今更是被制作的五花八门,这盏一人多高的巨大彩灯内有数只蟠螭神兽一圈圈旋转,它们的影子透过薄如蝉翼、画有祥云的灯笼罩,可看清身覆的鳞甲也翩然而动。而且灯下方悬挂着各色精巧的海贝,在转动的时候会相互敲击,发出悦耳之脆。
尉窈正和家人观赏这盏灯,就听拥有此灯的楼阁上传来呼唤她的声音。
“窈同门——”
“尉窈——”
她抬头望,是尉茂和尉景,他们身旁还有好几个伙伴,其中一人是曾在有梅园林赛过马的少年贺荣。
尉窈挥手,然后示意她和家人要去别的地方了。
尉茂喊着“等等”,奋力向她扔出此酒楼制的彩花球。有人帮着接住了,传递给尉窈,她笑容满面向同门再次挥手,抱着好看的花球随阿父阿母往街尾继续走。
佳节真喜庆啊。赵芷笑着告诉夫君:“刚才那孩子叫尉茂,是阿窈的同门。”
尉骃:“嗯,我知道,他长兄、二兄都曾是我的弟子。阿窈联考那天,这孩子过来和我见礼,谢我为他说过好话。”
尉窈好奇得很,问:“阿父何时给茂同门说过好话?阿父讲讲吧。”
“哈哈,很小之事,他一提我才记起来。这个尉茂啊,幼年顽皮,有次他家人一同出门遇见了我,他父兄和我说话的工夫,他在车辕处跳来窜去。哈哈,他阿父又愁又怒,说家里三子独幼子尉茂顽劣,打骂管教均无用。我便宽慰说,此子头角峥嵘,是贞直性情,只要莫过多干涉,将来必成器。”
赵芷崇拜地看眼夫君,告诉尉窈:“你阿父擅观人测命,凡他愿意测的,都能说准!”
尉窈惊讶不已,立即问:“阿父,那我呢?有头角峥嵘之相吗?”
尉骃摇头:“你头上又没肿包,当然没有。”
母女俩乐不可支,原来是这么个“峥嵘”法。
一家人继续游逛。这时节就有卖扇子的,腰扇、团扇、麈尾、便面,应有尽有。文人都喜欢雅扇,尉骃拿起带字画的,给妻子解说上面所画所写的是什么。尉窈旁听着,同时注意周围,行人大多在赞扬佳节美好,也有提及小学馆联考榜的,说的自然是谁谁谁考得差,要被撵出哪个学馆了。
披着黑氅的崔致就这么进入尉窈视野。
他面色格外莹白,年少隽雅加上华服贵气,很难不惹人注意,不过尉窈更关注和崔致迎面相遇、行礼的另个少年,郑遵。
她前世和郑遵共学习过一段时间,因曲融被害的事离开尉学馆后,郑遵为她惋惜,于是帮着她询问小一些的私学馆,并把笔记借给她。这份纯粹友情成为她生命中少有的光,与亲情并存。
当然,现在的郑遵不认识尉窈,出乎她意料的是,崔致隔着人群又向她揖同门礼,她回礼后察觉对方在诧异,赶忙打量后方,呀……原来扇子摊的后面,一名十岁左右的孩童才是崔致招呼的同门。
将错就错,她向崔致呼喊:“我是上月在崔学馆听学的尉窈,望崔师兄见到孔夫子时,代我问夫子好。”然后她继续和父母一起挑扇子。
诙谐的际遇最适合发生在佳节,不但不尴尬,还会变成加深记忆的相逢一笑。
不过繁华宵筵终须散。
亥时末,夜空飘起了零星小雪,人们渐渐归家,留各色灯彩依旧燃亮廛市。
随着起风,雪粒越来越密,将平城高高矮矮处尽数覆盖。
如诗如画的城外,一只短耳鸮夜行觅食,可是它经常降落的地界不同以往。
安居在此的十几户人家全被残忍屠杀!
尚热的血腥气迅速融化落雪,似在控诉刚才发生的绝望与悲愤。
正月十六。
尉族小学馆各课业公布本月的联考成绩。这次《诗经》的考核榜颇有意思,榜首和次名均是第一舍的,第三名和最末者均是第五舍的。
接下来段夫子告知前三名弟子各自的旁听学馆。后天起到二十七这十天,榜首尉窈仍去崔氏学馆,次名的尉茂去郑氏学馆,第三名的陈榆去王氏学馆。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第三首诗是《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第四首诗是《驺虞》。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吁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吁嗟乎驺虞。”
第五首诗是初八才学的新诗《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尉窈撂笔,不是时间不够她写了,而是能写的只有五首。她逐句比对检查,确定五首诗彼此无重复字,并确定这五首诗里的所有字全避开了前两题所答。
“收试题。”薛夫子预感这次鲜卑学童要出头了,吩咐馆奴后,亲自收取了尉窈的题卷。
因今天占用的休沐日,就不讲课了,考完试后直接放学。
尉茂和一众伙伴恢复好心情,书箱都不带便闹闹腾腾离开,他们约好了去有梅林园骑马。昨天没去消灾会的,也约在一起兴致勃勃出发。
转眼间学舍里清静无比,就剩下尉窈、尉蓁和曲融了。
尉窈收拾好书箱,和尉蓁道声别,正出屋门时,尉景风风火火返回,差点和她撞一起。
“窈同门,你阿父在馆外等你呢。”他告知完,着着慌慌跑离。
其实前天晚上尉骃便跟尉窈说了他给《论语》一舍监考,考完不回大学馆了,和她一起归家。
父女俩见面,尉骃高兴道:“刚才和薛夫子聊了几句,他说你考得好,薛夫子可不轻易夸人哪。”
“嘻,最后一题我写出五首诗呢。”
尉骃这回是真惊讶了,他昨晚被留宿大学馆,提前知道了各课程要考什么,并且和几位主监考模拟了诸题答案,最好的情况下,《诗经》考核的第三题就是五首诗。
他问:“是《螽斯》、《兔罝》、《甘棠》、《驺虞》、《相鼠》这五首?”
尉窈重重点头:“是。交卷时我想,就算先考第三题,最好的解答也是这五首诗,阿父,我说的对么?”
“对!哈哈,走,咱们去买炙鹿肉,回家跟你阿母说说这次考试,让她一同高兴!”
这时尉蓁和曲融也出来学馆了。
尉蓁羡慕地看着前方说:“尉夫子广有学问,又温和,窈同门有学不懂的回家后就能询问她阿父,学业怎可能不好。”不像自己,回家面对的是姑母的哭泣,是祖父母的争吵、父母也吵,没有一处可以安静学习的地方。
曲融心不在焉“嗯”一声,他每回见到尉夫子来接尉窈,就控制不住地比较自己的阿父。其实昨天他也去消灾会了,却得等同门们都走远后再独去。被孤立的滋味很难过,在桑衢街找到阿父后,他阿父又当着过往路人对他一顿数落!
数落他白白糟蹋纸墨钱,书没读好、人读傻了,嫌他每天放学就知道傻乎乎回家,不随茂公子去玩耍。
最可气的是,阿父又和东四坊那些混账无赖搅和到一起!
第18章 头角峥嵘的尉茂(感谢赠送月票的友友)
他记得长姊早在自家脱离了隶户后,告诫过阿父别再和游手好闲之辈来往,但阿父听不进耳,还什么都跟那伙无赖说道。
几家忧愁,几家欢乐。
羔羊食肆的肉食价格在东四坊最实惠,允许交易的物资除了大魏惯用的粮和布,还收药草、书文用具、兽皮、编织用具等等。
尉骃父女俩来到这里时,相视一笑,因为尉窈的阿母赵芷正在店内挑选。
赵芷:“再多搁些炙羊腿肉,我夫君爱吃。今天卤兔腿卖这么快啊?全给我吧,我女儿喜欢。”
尉骃认识这里的掌柜和厮役,不让他们做声,轻脚走到妻子旁边说:“再切些炙鹿肉,我妻喜欢吃。”
“啊,夫君,阿窈?你们回来这么快?”
尉窈捂嘴乐,她真喜欢看阿母惊喜的样子啊,当然,也喜欢看阿父偶尔的淘气。
一家三口再次和乐融融来坊市时,是元宵佳节这天。
平城外郭的九条大道,全部灯彩辉煌!车水马龙从中流动,更令五彩纷呈的宽街喧闹如昼。而十六坊区的居民宅地,也家家悬挂灯笼,犹如成千上万颗彩星点缀着大地。
尉窈和阿母都穿着鲜艳的新褶衣,尉窈的交窬裙是白绿相间,阿母的则是白与浅粟相间。才出门时,母女俩美似一幅静女图,当一家人涌进街面后,则与无数逛灯节的百姓共同绘出一卷长幅的宏丽盛貌。
东四坊的南北向主街叫织衢街,中段几乎走不动了,幸好赵芷力猛,护着夫君和女儿硬是挤到被围观的那盏蟠螭灯下。
受烛热驱转的灯笼早在秦时就有,如今更是被制作的五花八门,这盏一人多高的巨大彩灯内有数只蟠螭神兽一圈圈旋转,它们的影子透过薄如蝉翼、画有祥云的灯笼罩,可看清身覆的鳞甲也翩然而动。而且灯下方悬挂着各色精巧的海贝,在转动的时候会相互敲击,发出悦耳之脆。
尉窈正和家人观赏这盏灯,就听拥有此灯的楼阁上传来呼唤她的声音。
“窈同门——”
“尉窈——”
她抬头望,是尉茂和尉景,他们身旁还有好几个伙伴,其中一人是曾在有梅园林赛过马的少年贺荣。
尉窈挥手,然后示意她和家人要去别的地方了。
尉茂喊着“等等”,奋力向她扔出此酒楼制的彩花球。有人帮着接住了,传递给尉窈,她笑容满面向同门再次挥手,抱着好看的花球随阿父阿母往街尾继续走。
佳节真喜庆啊。赵芷笑着告诉夫君:“刚才那孩子叫尉茂,是阿窈的同门。”
尉骃:“嗯,我知道,他长兄、二兄都曾是我的弟子。阿窈联考那天,这孩子过来和我见礼,谢我为他说过好话。”
尉窈好奇得很,问:“阿父何时给茂同门说过好话?阿父讲讲吧。”
“哈哈,很小之事,他一提我才记起来。这个尉茂啊,幼年顽皮,有次他家人一同出门遇见了我,他父兄和我说话的工夫,他在车辕处跳来窜去。哈哈,他阿父又愁又怒,说家里三子独幼子尉茂顽劣,打骂管教均无用。我便宽慰说,此子头角峥嵘,是贞直性情,只要莫过多干涉,将来必成器。”
赵芷崇拜地看眼夫君,告诉尉窈:“你阿父擅观人测命,凡他愿意测的,都能说准!”
尉窈惊讶不已,立即问:“阿父,那我呢?有头角峥嵘之相吗?”
尉骃摇头:“你头上又没肿包,当然没有。”
母女俩乐不可支,原来是这么个“峥嵘”法。
一家人继续游逛。这时节就有卖扇子的,腰扇、团扇、麈尾、便面,应有尽有。文人都喜欢雅扇,尉骃拿起带字画的,给妻子解说上面所画所写的是什么。尉窈旁听着,同时注意周围,行人大多在赞扬佳节美好,也有提及小学馆联考榜的,说的自然是谁谁谁考得差,要被撵出哪个学馆了。
披着黑氅的崔致就这么进入尉窈视野。
他面色格外莹白,年少隽雅加上华服贵气,很难不惹人注意,不过尉窈更关注和崔致迎面相遇、行礼的另个少年,郑遵。
她前世和郑遵共学习过一段时间,因曲融被害的事离开尉学馆后,郑遵为她惋惜,于是帮着她询问小一些的私学馆,并把笔记借给她。这份纯粹友情成为她生命中少有的光,与亲情并存。
当然,现在的郑遵不认识尉窈,出乎她意料的是,崔致隔着人群又向她揖同门礼,她回礼后察觉对方在诧异,赶忙打量后方,呀……原来扇子摊的后面,一名十岁左右的孩童才是崔致招呼的同门。
将错就错,她向崔致呼喊:“我是上月在崔学馆听学的尉窈,望崔师兄见到孔夫子时,代我问夫子好。”然后她继续和父母一起挑扇子。
诙谐的际遇最适合发生在佳节,不但不尴尬,还会变成加深记忆的相逢一笑。
不过繁华宵筵终须散。
亥时末,夜空飘起了零星小雪,人们渐渐归家,留各色灯彩依旧燃亮廛市。
随着起风,雪粒越来越密,将平城高高矮矮处尽数覆盖。
如诗如画的城外,一只短耳鸮夜行觅食,可是它经常降落的地界不同以往。
安居在此的十几户人家全被残忍屠杀!
尚热的血腥气迅速融化落雪,似在控诉刚才发生的绝望与悲愤。
正月十六。
尉族小学馆各课业公布本月的联考成绩。这次《诗经》的考核榜颇有意思,榜首和次名均是第一舍的,第三名和最末者均是第五舍的。
接下来段夫子告知前三名弟子各自的旁听学馆。后天起到二十七这十天,榜首尉窈仍去崔氏学馆,次名的尉茂去郑氏学馆,第三名的陈榆去王氏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