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这般毫不吝啬的夸赞与肯定,让赵元烨缓缓抬起头来,受宠若惊,“先生,真的吗?”
  江浔重重点了头,放柔了声音:
  “从前不曾将这些往事告知殿下,是忧心殿下年幼,藏不住心思,可今日看来,实在是微臣低估了殿下。”
  “只殿下言及心乱,其实不必如此。”
  江浔平视着赵元烨,眸光平和却坚定,循循善诱:
  “圣上有过,且过错极大,理应受罚,殿下怀仁本善,然施仁于恶者,是为纵恶滋蔓,断不可取。”
  “且今日殿下已为储君,不宜再萦怀耽溺往昔之事。因为从明日开始,这天下国土,社稷万民,都等着殿下安定治理。”
  “微臣知晓,担子很重,殿下年纪也还小。”
  “但殿下莫忘了,居庙堂之高,为国为民亦是臣等职责所在。”
  “殿下可还记得微臣当日所言?”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守正出奇,方是仁者正途——”
  江浔话到此处,赵元烨已正色接过了话头:“天下之重,社稷苍生,须得以清明正道待之,方得安邦定国,泽被万民。”
  “先生的话,烨儿从未忘记!”
  江浔听得赵元烨字字铿锵,再也难掩面上欣慰之色。
  “所以,殿下勿彷徨,勿犹豫,满朝诸臣、诸将在侧,皆会殚精竭虑,倾心辅佐殿下,以成千秋之功业。”
  “臣心中笃信,殿下日后必会成为贤明圣君,造福百姓,开创盛世。”
  赵元烨只觉先生字字句句叩在他的心头,如此殷殷期盼,又毫无保留的信任,叫他心头酸胀难当,又满盈感激。
  “先生......”
  江浔见赵元烨眸中带泪,知晓他是个聪慧的,定都听进去了。
  这个孩子,已然出色至极。
  这般想着,他俯身上前,舒展双臂,将赵元烨轻轻环入怀中。
  “殿下辛苦了,后头的路,微臣都会陪你走。”
  “而今,殿下可想同微臣聊聊太子殿下,聊聊你的父王?”
  江浔实在温柔又心细,将赵元烨心中方方面面所思所想都考虑到了。
  赵元烨小小的身子微微一僵,下一刻便紧紧贴上前去,仿佛十分贪恋这个如父亲般温暖包容的怀抱。
  他伸手反抱住江浔,抱得那般紧,哽咽着应声:“想~”
  江浔眉眼微弯,声音柔和,“那从何时开始讲起才好呢?”
  赵元烨应声,那般迫切,“要从头开始!”
  “那可真是说来话长了......”
  江浔的声音里也隐约带了慨叹,却还是笑着应下了,“那就从......微臣与太子殿下的初见说起吧。”
  宫道悠长,此刻却不觉幽深寂冷。
  江浔温雅的嗓音低低响起,随着八月的晚风,越过宫墙,仿佛在提醒皇宫里的一草一木。
  这里曾住着一位太子殿下,光风霁月,仁德宽厚,是所有人心中的皎皎月光。
  嗒嗒嗒——
  轻轻的脚步声响起。
  沈嘉岁到底放心不下江浔,此刻在太子妃宫人的引导下,正朝养心殿走来。
  而太子妃见赵元烨迟迟未归,不免心生担忧,亦从养心殿寻了过来。
  宫道上,三个光点渐渐汇聚到了一处。
  沈嘉岁借着烛光一瞧,宫道中间背着个孩子的,不正是江浔吗?
  而太子妃凝神一看,被江大人背在身后,正睡得香甜的,不正是烨儿吗?
  江浔瞧着似乎也有些累了,微微低垂着头,正准备将赵元烨背回去。
  两侧橘黄色的暖光几乎同时靠近,可他却似心有所感般,偏头看向左侧。
  只见沈嘉岁嘴角含笑,眉眼生光,正大踏步朝他迎来。
  江浔心头骤暖,满怀依恋,无声轻唤:
  “岁岁。”
  第273章 千岁
  第二日早朝,一连三道旨意,震惊朝野。
  其一,吏部尚书崔道元,职司铨选,位高权重,理当秉持公心,为朝廷擢拔贤良,辅弼大政。
  奈何其私欲熏心,暗结朋党,营私舞弊,种种劣迹,经详查俱已铁证如山。
  此等行径,上负天子信任,下乱朝廷纲纪,罪大恶极,实难宽宥。
  依律决断,判崔道元秋后处斩,其家资悉数抄没入官,崔氏一门家眷尽皆发往岭南,永着管束,以彰国法,以儆效尤。
  其二,瑞王赵怀朗身为宗亲,本应恭谨守礼,忠君爱国,为宗室表率,朝堂柱石。
  岂料其不思报效君恩,反为罪臣崔道元开脱,蓄意构陷忠良贤臣,妄图淆乱黑白。
  行径败露后,又不思悔改,复忤逆犯上,目无君父,悖逆之心,昭然可见。
  其所为者,大伤国体,念在宗亲一脉,姑从宽典,着即褫夺其瑞王爵位,削除宗籍,贬为庶民。
  令其自省悔过,不得再有犯颜之举,若再违逆,定当从重论处,绝不姑息。
  其三,亦是叫满朝文武最为震惊的是:
  圣上龙体欠安,精力衰颓,力不从心,实难如往日般亲理万机。
  然国不可一日无主,为宗庙社稷计,为黎民苍生计,今册立皇孙赵元烨为皇太孙。
  且着数位肱股重臣悉心辅弼左右,以期皇太孙早日堪当大任,承继大统,保江山永固,万民同沐恩泽。
  .......
  金銮殿中,盛帝高坐龙椅之上,可即便明黄龙袍加身,依旧面色苍白,两眼无神。
  当荣亲王宣读立储圣旨之时,赵元烨整肃衣冠,走上前来,而后双膝跪地。
  只见他朝着盛帝行庄重的稽首大礼,额头触地,尽显虔诚敬畏。
  待荣亲王俯身颁旨之时,赵元烨当即小心翼翼直起上半身来,双手捧过圣旨,口中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中鸦雀无声。
  显然众人还未从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中缓过神来。
  昔日储位之争风起云涌,所有人皆暗中揣度,瑞王爷赢面最大。
  谁知到头来,竟是最不起眼的小皇孙不声不响地脱颖而出,成了最后的赢家。
  荣亲王亲自将赵元烨扶了起来,眼见众臣还未缓过神来,当即带头,冲赵元烨行了大礼,口中高呼:
  “参见太孙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此言一出,昨日被急召进宫的数位重臣交换了神色,随即双膝跪地,低头俯身,跟着荣亲王爷恭恭敬敬行了跪拜大礼。
  见此情形,身后诸臣纵是心中尚存诸多疑云,也不敢有丝毫耽搁,皆争先恐后跟着屈膝跪下,唯恐比身边之人动作稍慢了些许,落个不敬之罪。
  这一刻,便如风吹草低般,满朝文武悉数跪下,应和声起:
  “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气势如虹,声势浩大。
  这一声,无疑也是昭告天下人,皇孙赵元烨自今日起,正式成为这大盛朝名正言顺的储君,担起了江山社稷的千钧重任!
  江浔于起身的满朝文武中抬起了头,正正好好对上了赵元烨等候已久的眼神。
  赵元烨从未这般站在诸臣面前,接受如此正式的跪拜,整个人绷得紧紧的,一张小脸过分严肃。
  江浔见状,宽慰般冲赵元烨轻轻颔首。
  赵元烨紧绷的心弦微微一松,心中暗道,先生点了头,说明他方才做得很好!
  这般想着,赵元烨的神色便肉眼可见地轻松了几分。
  殿中诸臣正紧盯着这位年幼的储君,自然不曾错过他与江浔之间的小动作。
  眼见太孙殿下如此依赖信重江浔,诸臣不由心里头一咯噔,说不出是何滋味。
  这江浔命也忒好!
  自进入他们的视野开始,江浔便是献怀太子身边最亲近的伴读。
  太子殿下薨逝后,圣上又对他宠信有加,还钦点其为皇孙殿下的老师。
  这风水流转,眨眼间,皇孙殿下又成了储君,以后便是大盛朝的君王。
  这般看来,江浔不仅盛宠不衰,往后只怕越发风头无两,眼看着便是将来的朝野第一人了!
  众人皆知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
  如此一来,往后无论做什么,可都要掂量掂量,莫触律法,莫违良心,更莫被这位未来帝师揪住了尾巴!
  殿中众人一时心思各异,但有荣亲王与诸位重臣的齐心拥护,立储一事十分顺利。
  只是赵元烨到底年幼,诸位辅政大臣还需尽快议出章程来,处理朝政,稳固民心。
  再者,吏部尚书崔道元结党营私一案,牵扯甚广,其间盘根错节,仍需继续深入追查。
  而瑞王赵怀朗虽已被褫夺爵位,但昔日在朝堂之上经营多年,所培植的势力、门生故旧遍布各处,仍不可小觑。
  故而,还需细细排查,将这些潜在威胁一一清除,以绝后患。
  这些事千头万绪、繁复杂乱,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这些,已不是沈嘉岁该操心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