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莫慌,噎到不是小事。”
老妇闻言讪讪收回了手,赔笑道:“青天大老爷,我们不告了,放我们回去吧。”
江浔步入屋中,拉过凳子坐在了老妇对面,“谁给你们传的消息?”
老妇听到这话不由一怔,江浔又继续说道:“既然进京是申冤来的,要走自然得结案,若你去意已决,便将前因后果告诉我。”
老妇闻言,朝江浔身后探了探头,面上隐有不安。
江浔已沉声道:“不必担心,我一人来的。”
老妇见状当即扑通一下,就对着江浔跪下了,一旁的小孙子见状,也急忙弯下了膝盖。
江浔没有动。
老妇便疾言道:“大人,没有冤,我家没有冤。”
“那你家老汉呢?”江浔偏头。
老妇连连摆手,“他早就该死,不,我不是这个意思,嗐!大人,是这样的。”
原来龚老汉早就得了不治之症,被折磨了一年多,为此还跳过河呢,想一了百了。
被救回来后,到底舍不得哭哭啼啼的一家子,又硬挨着,整日里苦不堪言。
而龚家确实也有一幅画,村中恶霸觊觎良久,将龚家逼得都过不下去了。
后来龚家儿子报了官,原以为不过徒劳,有一日却有人寻了来。
那人和龚老头父子究竟商议了什么,其实龚老太也听不懂。
只记得那人走后,老头难得地笑了,拉着她的手说:
“老婆子,咱这劳碌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哪懂什么义不义的。”
“只我这副身子骨实在不中用了,如今能守住画儿,又能给木哥儿搏个好日子,嘿,死得值了。”
“到时候我两眼一闭,在天上还保佑着你,你莫要跟来,随木哥儿过好日子去。”
说到此处,老妇面上没有任何悲郁之色,笑道:“他走了好,不然每日里喊疼,夜里就没闭眼过呢,大人,我瞧着都恨不得替他受了。”
“老妇我大字不识,原还担心一家子命贱,这是被当官的给耍了。”
“结果恶霸关起来了,画也守住了,银子也到手了,老妇往京中来,一路都有人护着,终于是安了心。”
“今儿一早,有人来说事成了,让我还闹,还是寻江大人,就能归家去呢。”
“大人,你们这儿的饼可真好吃,我带点儿路上吃,不碍事吧?”
老妇说着,捂了捂胸口的饼,笑得局促又讨好。
方才要逼老妇说真话,江浔这才拿出一身的官威,这会儿当即就起身,将老妇扶了起来。
老妇犹有些惴惴不安,犹豫片刻,讪讪道:“大人,老妇没做什么坏事吧?没害着什么人吧?”
“可不敢毁了良心,不然死后下地狱,就见不着一辈子心善的老头子了。”
江浔摇了头,心中已然猜到来龙去脉,这会儿温声道:
“你且带着孙儿安心再待个两日,饼管够,到时我遣人送你们回乡,可好?”
老妇闻言立刻眉开眼笑,连连点头:“好好好,青天大老爷定不骗人!”
从屋中出来后,江浔面上隐有怅然。
龚家一案只是个幌子,为的是引出清平城“官官相护”一事,再借由甲历关联到老师身上。
如此曲折迂回,可见老师手底下可用之人实在有限,二十年来或许只“深耕”了清平城这一处。
而龚家......
好在不是草菅人命。
江浔切切实实松了口气,但是瞧老妇人方才那感恩戴德的模样,他反而道不出心中滋味。
民生多艰,命如草芥,实在任重道远,非一人之力......
“公子。”
这时候,南风从外头快步而来,低声道:
“少夫人被长公主请进宫中了。”
江浔眉头骤然蹙起,抬步朝外走去,见着候在正堂的谢辉,他当即低声嘱咐道:
“护好他们祖孙二人。”
谢辉见江浔说得郑重,立刻点了头。
江浔对谢辉自是放心的,于是大踏步出了大理寺,声音里透出急切:
“南风,去接少夫人。”
————
沈嘉岁从宫中出来后,径直往马车走去。
她正掀起马车的帘子,抬眸的瞬间,一双手已经朝她伸了过来。
“岁岁。”
“阿浔?”
在心弦极度紧绷之际突然瞧见江浔,沈嘉岁先是一怔,下一瞬眼眶便隐约有些发红了。
她可以独自应对,但对江浔,她还是生出了一丝难以言喻的依赖。
江浔已经拉住了沈嘉岁的手,将她扶进了车里。
车帘落下的那一刻,未及言语,二人便紧紧拥在了一起。
婚后,朝来寒雨,暮有疾风,未得片刻安稳。
但拥住了彼此,便有了风雨共渡的决心和勇气。
第226章 父与子择其一
第二日,清平城的官员被押送进京。
和江浔一起在大理寺等着的,是张御史,
他已得了圣上的旨意,今日手持调令,要将人带走。
这时候,车上的人陆陆续续下来。
为首的是个高瘦的中年男子,瞧着四十出头的模样,脸颊消瘦,颧骨微微凸起,神情冷峻锐利到甚至透出一丝刻薄。
张御史走上前去,迈步时低声说道:“江大人,莫忘了,你如今无权参与此案。”
江浔眉头一拧,到底没让张御史难做,站在原地不曾动弹。
他猜测,那位中年男子就是清平城的府尹卫永年。
后头依次是府丞、推官、通判。
这时候,只见张御史挥了挥手,示意他们登上御史台的马车。
卫永年很是配合,闻言朝前走去,路过张御史身旁时,却见张御史开口同他说了几句什么。
卫永年因此脚步一顿,缓缓扭过头来,目光如炬,径直落在了江浔身上。
他就那般静静地凝视着江浔,目光中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面上冷意凛然。
江浔见状郑重了神色,回望过去。
片刻沉默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卫永年那向来紧抿的嘴角竟微微一弯,仿若坚冰乍裂,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久仰,江大人——”
他这般无声说了句,随即冲江浔轻轻点了头,而后毫不犹豫登上马车,衣袂在空中划过一道利落的弧线。
张御史一直等到清平城的官员都上了马车,这才瞥了眼江浔,而后转身离去。
江浔站在原地望了许久,谢辉见江浔神色如此凝肃,不由低唤了一声:“大人?”
江浔回过神来,低声嘱咐道:“谢辉,可以准备结案了,到时我的人会来接走那对祖孙,送他们回乡。”
“啊?”
这话头开得猝不及防,倒叫谢辉怔了片刻才反应过来。
他挠了挠头,“大人,这案......如何结?”
江浔看向张御史离去的方向,沉声道:“晚些时候,张御史会将证据送来的。”
因为,卫永年会认下此案,遵守承诺,让祖孙二人平安返乡。
————
接下来几日,朝堂动荡不安,人人自危。
据说御史台这次卯足了劲,几乎将吏部翻了个底朝天。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圣上竟在张献的“撺掇”下下了旨,让崔尚书这些时日就宿在吏部,全力配合御史台。
如此一来,倒像是.......将崔尚书软禁在了吏部似的。
就这般一连过了几日,众人便渐渐嗅出不寻常来了。
都说此番御史台接手,查的是帝师结党营私一事,怎的到头来瞧着,倒像是在查吏部,查崔尚书?
再想到圣上与帝师数十年的师生情谊,众人一琢磨,隐隐觉得,这怕不是圣上与帝师联手设的局吧?
他们就说嘛,帝师无论为人还是做官都是有口皆碑的,哪能结党营私呢?
崔家......怕是要大祸临头了!
偏这时候,御史台传圣上的旨意,出了个悬赏之策,又设了密奏匣子,鼓励诸官员举发结党营私之情状及实据,一旦查证属实,更可获赏。
一时之间,又是人心浮动。
后宫,淑妃终于还是坐不住了。
她仔细梳洗了一番,拎上盛帝爱喝的羊羹,寻到了养心殿。
福顺就守在外头,远远瞧见淑妃的身影,便朝内通禀了一声。
殿内传来盛帝沉沉的声音:“不见。”
福顺闻言面上并未有意外之色,轻应了声,便上前去迎淑妃,笑着道:
“娘娘,圣上正在小憩。”
淑妃闻言面色微变。
前几日沈嘉岁面圣后全身而退时,她便隐隐觉得不妙了,爹却传信来,要她稍安勿躁。
这几日风言风语甚嚣尘上,爹又吃住都在吏部,消息竟怎么也传不了了。
如今圣上又拒见她,岂不是坐实了,此番就是和蔺老做戏,要打杀了他们崔家吗?
老妇闻言讪讪收回了手,赔笑道:“青天大老爷,我们不告了,放我们回去吧。”
江浔步入屋中,拉过凳子坐在了老妇对面,“谁给你们传的消息?”
老妇听到这话不由一怔,江浔又继续说道:“既然进京是申冤来的,要走自然得结案,若你去意已决,便将前因后果告诉我。”
老妇闻言,朝江浔身后探了探头,面上隐有不安。
江浔已沉声道:“不必担心,我一人来的。”
老妇见状当即扑通一下,就对着江浔跪下了,一旁的小孙子见状,也急忙弯下了膝盖。
江浔没有动。
老妇便疾言道:“大人,没有冤,我家没有冤。”
“那你家老汉呢?”江浔偏头。
老妇连连摆手,“他早就该死,不,我不是这个意思,嗐!大人,是这样的。”
原来龚老汉早就得了不治之症,被折磨了一年多,为此还跳过河呢,想一了百了。
被救回来后,到底舍不得哭哭啼啼的一家子,又硬挨着,整日里苦不堪言。
而龚家确实也有一幅画,村中恶霸觊觎良久,将龚家逼得都过不下去了。
后来龚家儿子报了官,原以为不过徒劳,有一日却有人寻了来。
那人和龚老头父子究竟商议了什么,其实龚老太也听不懂。
只记得那人走后,老头难得地笑了,拉着她的手说:
“老婆子,咱这劳碌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哪懂什么义不义的。”
“只我这副身子骨实在不中用了,如今能守住画儿,又能给木哥儿搏个好日子,嘿,死得值了。”
“到时候我两眼一闭,在天上还保佑着你,你莫要跟来,随木哥儿过好日子去。”
说到此处,老妇面上没有任何悲郁之色,笑道:“他走了好,不然每日里喊疼,夜里就没闭眼过呢,大人,我瞧着都恨不得替他受了。”
“老妇我大字不识,原还担心一家子命贱,这是被当官的给耍了。”
“结果恶霸关起来了,画也守住了,银子也到手了,老妇往京中来,一路都有人护着,终于是安了心。”
“今儿一早,有人来说事成了,让我还闹,还是寻江大人,就能归家去呢。”
“大人,你们这儿的饼可真好吃,我带点儿路上吃,不碍事吧?”
老妇说着,捂了捂胸口的饼,笑得局促又讨好。
方才要逼老妇说真话,江浔这才拿出一身的官威,这会儿当即就起身,将老妇扶了起来。
老妇犹有些惴惴不安,犹豫片刻,讪讪道:“大人,老妇没做什么坏事吧?没害着什么人吧?”
“可不敢毁了良心,不然死后下地狱,就见不着一辈子心善的老头子了。”
江浔摇了头,心中已然猜到来龙去脉,这会儿温声道:
“你且带着孙儿安心再待个两日,饼管够,到时我遣人送你们回乡,可好?”
老妇闻言立刻眉开眼笑,连连点头:“好好好,青天大老爷定不骗人!”
从屋中出来后,江浔面上隐有怅然。
龚家一案只是个幌子,为的是引出清平城“官官相护”一事,再借由甲历关联到老师身上。
如此曲折迂回,可见老师手底下可用之人实在有限,二十年来或许只“深耕”了清平城这一处。
而龚家......
好在不是草菅人命。
江浔切切实实松了口气,但是瞧老妇人方才那感恩戴德的模样,他反而道不出心中滋味。
民生多艰,命如草芥,实在任重道远,非一人之力......
“公子。”
这时候,南风从外头快步而来,低声道:
“少夫人被长公主请进宫中了。”
江浔眉头骤然蹙起,抬步朝外走去,见着候在正堂的谢辉,他当即低声嘱咐道:
“护好他们祖孙二人。”
谢辉见江浔说得郑重,立刻点了头。
江浔对谢辉自是放心的,于是大踏步出了大理寺,声音里透出急切:
“南风,去接少夫人。”
————
沈嘉岁从宫中出来后,径直往马车走去。
她正掀起马车的帘子,抬眸的瞬间,一双手已经朝她伸了过来。
“岁岁。”
“阿浔?”
在心弦极度紧绷之际突然瞧见江浔,沈嘉岁先是一怔,下一瞬眼眶便隐约有些发红了。
她可以独自应对,但对江浔,她还是生出了一丝难以言喻的依赖。
江浔已经拉住了沈嘉岁的手,将她扶进了车里。
车帘落下的那一刻,未及言语,二人便紧紧拥在了一起。
婚后,朝来寒雨,暮有疾风,未得片刻安稳。
但拥住了彼此,便有了风雨共渡的决心和勇气。
第226章 父与子择其一
第二日,清平城的官员被押送进京。
和江浔一起在大理寺等着的,是张御史,
他已得了圣上的旨意,今日手持调令,要将人带走。
这时候,车上的人陆陆续续下来。
为首的是个高瘦的中年男子,瞧着四十出头的模样,脸颊消瘦,颧骨微微凸起,神情冷峻锐利到甚至透出一丝刻薄。
张御史走上前去,迈步时低声说道:“江大人,莫忘了,你如今无权参与此案。”
江浔眉头一拧,到底没让张御史难做,站在原地不曾动弹。
他猜测,那位中年男子就是清平城的府尹卫永年。
后头依次是府丞、推官、通判。
这时候,只见张御史挥了挥手,示意他们登上御史台的马车。
卫永年很是配合,闻言朝前走去,路过张御史身旁时,却见张御史开口同他说了几句什么。
卫永年因此脚步一顿,缓缓扭过头来,目光如炬,径直落在了江浔身上。
他就那般静静地凝视着江浔,目光中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面上冷意凛然。
江浔见状郑重了神色,回望过去。
片刻沉默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卫永年那向来紧抿的嘴角竟微微一弯,仿若坚冰乍裂,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久仰,江大人——”
他这般无声说了句,随即冲江浔轻轻点了头,而后毫不犹豫登上马车,衣袂在空中划过一道利落的弧线。
张御史一直等到清平城的官员都上了马车,这才瞥了眼江浔,而后转身离去。
江浔站在原地望了许久,谢辉见江浔神色如此凝肃,不由低唤了一声:“大人?”
江浔回过神来,低声嘱咐道:“谢辉,可以准备结案了,到时我的人会来接走那对祖孙,送他们回乡。”
“啊?”
这话头开得猝不及防,倒叫谢辉怔了片刻才反应过来。
他挠了挠头,“大人,这案......如何结?”
江浔看向张御史离去的方向,沉声道:“晚些时候,张御史会将证据送来的。”
因为,卫永年会认下此案,遵守承诺,让祖孙二人平安返乡。
————
接下来几日,朝堂动荡不安,人人自危。
据说御史台这次卯足了劲,几乎将吏部翻了个底朝天。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圣上竟在张献的“撺掇”下下了旨,让崔尚书这些时日就宿在吏部,全力配合御史台。
如此一来,倒像是.......将崔尚书软禁在了吏部似的。
就这般一连过了几日,众人便渐渐嗅出不寻常来了。
都说此番御史台接手,查的是帝师结党营私一事,怎的到头来瞧着,倒像是在查吏部,查崔尚书?
再想到圣上与帝师数十年的师生情谊,众人一琢磨,隐隐觉得,这怕不是圣上与帝师联手设的局吧?
他们就说嘛,帝师无论为人还是做官都是有口皆碑的,哪能结党营私呢?
崔家......怕是要大祸临头了!
偏这时候,御史台传圣上的旨意,出了个悬赏之策,又设了密奏匣子,鼓励诸官员举发结党营私之情状及实据,一旦查证属实,更可获赏。
一时之间,又是人心浮动。
后宫,淑妃终于还是坐不住了。
她仔细梳洗了一番,拎上盛帝爱喝的羊羹,寻到了养心殿。
福顺就守在外头,远远瞧见淑妃的身影,便朝内通禀了一声。
殿内传来盛帝沉沉的声音:“不见。”
福顺闻言面上并未有意外之色,轻应了声,便上前去迎淑妃,笑着道:
“娘娘,圣上正在小憩。”
淑妃闻言面色微变。
前几日沈嘉岁面圣后全身而退时,她便隐隐觉得不妙了,爹却传信来,要她稍安勿躁。
这几日风言风语甚嚣尘上,爹又吃住都在吏部,消息竟怎么也传不了了。
如今圣上又拒见她,岂不是坐实了,此番就是和蔺老做戏,要打杀了他们崔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