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甲历记录了官员的职名、履历、考绩、选授等情况,保存于各府衙的甲库之中。
  “那龚家的儿子儿媳呢?”江浔的声音继续响起。
  谢辉闻言眉头紧蹙,“龚家的儿子确实被拘在了丰乐府衙的牢中,定的是敲诈勒索与扰乱公堂之罪,瞧着吃了些苦头。“
  “但她家儿媳......清平府衙说,从未有这样一女子前来申冤。”
  “人不见了?”
  江浔蓦地沉了脸色。
  谢辉不敢轻易回答,此番来去匆匆,且不曾得了授令,他们根本无法越过清平府衙,在当地贸然调查此案。
  江浔不再开口,径直走到案后,谢辉急忙将卷宗与甲历一一摆在案上。
  崔明珏紧随其后,见江浔拿起了卷宗,便去看一旁的甲历。
  昨日归家,祖父知晓他也参与调查此案后,便让他密切关注,并跟着学学江浔的处事之道。
  崔明珏知晓江浔的厉害,故而闻言不仅没有任何不甘不忿,反而郑重地点了头。
  这般想着,他拿起最上面的一本薄册子,翻开来,第一页赫然写着——
  【姓名:卫永年
  籍贯:洛州灵泽人
  出身:国子监选贡生,永昭二年一甲榜眼,赐进土及第】
  ......
  这位便是清平城的府尹。
  崔明珏通篇看下来,卫永年无论政绩还是考核,年年都是极优秀的。
  难怪他一路平稳晋升,做到了清平城的府尹。
  比之其他城池,清平城身为畿辅之城,拱卫京城,又是通衢要冲,被称为仓廪之所、政令之枢,攸关社稷,实乃重中之重。
  这样的人,竟会纵侄行凶?
  崔明珏在心中留了个疑问,又去拿下一本。
  【姓名:戴为民
  籍贯:浔阳柴桑人
  出身:国子监岁贡生,永昭二年二甲,赐进土出身】
  看到此处,崔明珏眉头微蹙。
  这位是清平府衙的府丞,倒巧了,一样是永昭二年的进土出身。
  崔明珏好歹是吏部尚书的孙子,对官员的任命选调也有些了解。
  据他所知,朝廷并不会刻意将同一届科举的多位进土安排到同一城池去担任官员。
  当然,若某届的进土尤其优秀,综合考量后,二人先后到任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般想着,崔明珏看了看二人的到任年月,果然这府丞要比府尹晚上任两年。
  这之后是清平城推官,崔明珏下意识去看他的出身,目光落下,倒松了口气。
  还好,是永昭八年的进土。
  而后是通判。
  崔明珏方一展开,蓦地顿住了。
  又一个国子监岁贡生,且又是永昭二年的进土!
  江浔从案卷中抬起头来,注意到了崔明珏的异样。
  “崔大人,有何发现?”
  江浔放下卷宗,朝崔明珏这边走来。
  崔明珏神色数变,而后沉声问道:“江大人,您为何调来这清平城官员的甲历?”
  江浔目光落在案上,淡声道:
  “那老妇人的儿子儿媳皆因上诉而未能回转,我怀疑这清平城上下官员早已沆瀣一气,官官相护,鱼肉百姓。”
  崔明珏闻言袖下拳头一攥,将手下甲历往江浔面前一推,沉声道:
  “江大人,怕是被你猜着了。”
  第217章 风云剧变
  江浔闻言眉头一拧,快步上前将甲历翻了翻,很快也发现了异常。
  崔明珏站在一旁,这会儿也不得不佩服江浔的敏锐与果断。
  昨日一早,他听闻消息后立刻赶到了大理寺,彼时江浔派去清平城的人早已出发。
  加上请示批示的用时,可见江浔一听那老妇人所言,便当即意识到了这一点。
  江浔果然......
  崔明珏正这般想着,忽然瞧见身旁的江浔变了脸色。x
  只见他面色忽而一白,那向来淡定从容的模样仿若被什么猛地撞了一下,有了片刻的凝顿。
  崔明珏心头一跳,难道江浔发现什么了?为何他没看出更多关键来?
  “江大人,怎么了?”崔明珏低声问道。
  江浔的脸上溢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下一刻,他也不曾回答崔明珏,竟转身拂袖就走。
  脚步那般快,是旁人在他身上从未见过的急促之色。
  崔明珏眼看江浔出了正堂,身影匆匆消失在夜色中,不由微微张大了嘴巴。
  江浔何曾.......慌张成这样?
  “大——”
  一旁的谢辉不明所以,伸手喊了声,又止住了,蹙眉快步走到案前,喃喃道:
  “大人这是怎么了?”
  他目光垂下,看到崔明珏正指着永昭二年那一栏。
  他偏头,一脸疑惑,“永昭二年?圣上登基的第二年?怎么了?”
  这句话就像是一记重锤,一下子敲在了崔明珏的心头。
  圣上登基后,于永昭二年首开科举抡才之盛典。
  听祖父说过,圣上当年尤为重视,钦点已闻名天下的帝师蔺老为——主考官!
  而圣上登基之时,蔺老曾几番请辞,最后在圣上数次挽留下,接下了翰林院学土之位,兼——国子监博土!
  国子监生、永昭二年科举。
  难道,这清平城几人竟都是蔺老的门生不成?
  思绪走到此处,崔明珏霍然扭头看向堂外,这一刻脑子里冒出了四个字来:
  结党营私。
  骇人的是,清平城可不是普通城池,而是畿辅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更叫人毛骨悚然的是,若蔺老当真有这种念头,他老人家在国子监可是已经任教二十年了!
  蔺老......
  崔明珏忽然想到了什么,又急忙转身去看案上,翻到了清平城推官的甲历。
  【国子监选贡生,永昭八年二甲,赐进土出身】
  永昭八年......
  科举每三年一次,关乎国家吏治与人才遴选。
  为表公平公正,也为了杜绝结党营私、风格固化的弊端,每届主考官都是轮换安排的。
  所以中间永昭五年的科举,蔺老不曾担任主管考,但是永昭八年......
  似乎还是蔺老!
  想到此处,崔明珏再也待不住了,脚步飞快出了大理寺,直往家中去。
  官员选拔任用、调动调配皆绕不过吏部,这些事,祖父竟一无所觉吗?
  这到底怎么回事!?
  崔明珏呼吸急促。
  以蔺老在朝中、还有天下文人心中的地位,这怕是一场震惊朝野,足以翻天覆地的风云剧变!
  ————
  砰砰砰!
  江浔翻身下马,叩响了蔺府的大门。
  门人探头一看,见是江浔,登时面露笑意,拱手道:“恭喜大人新禧。”
  江浔此刻已手脚冰凉,疾声问道:“老师可在府上?”
  那门人微微一愣。
  江大人平时面上虽冷冷的,但待他们极是平和,今日怎的......
  他摇了摇头,小心翼翼道:“回大人的话,约摸小半个时辰前,老爷便进宫去了。”
  江浔听闻此言,微微向后退了一步。
  他的面色虽未大变,仍带着往昔的沉静,可仔细瞧去,脸上似有一层淡淡的苍白悄然蔓延。
  下一刻,他蓦地转身,再次飞身上马。
  “老师。”
  江浔轻喃一声,握着缰绳的手,骨节泛出了青白之色,而后朝皇宫的方向疾驰而去。
  ————
  北风和一众大理寺同僚从清平城回来之时,江浔便派人回府同沈嘉岁说了,他今日依旧晚归。
  沈嘉岁当下就有些坐不住了。
  这两日她没有再过问此事,是不想让江浔烦忧,但心中其实一直牵挂着。
  北风他们一回来,此事也该有个结果了......
  思来想去,最后沈嘉岁还是策马寻到了大理寺。
  她无意打扰江浔,只是寻了个角落等着,八月的夜晚并不冷,沈嘉岁百无聊赖,又把大理寺门前的砖数了一遍。
  才数到一半,大理寺门口传来声响,沈嘉岁急忙抬头看去,却见是北风快步出来了。
  她眉头一松,从黑暗中迎上前去,低呼一声:“北风!”
  北风瞧见了沈嘉岁,当真像是见着了救星,三两步走过去,疾声道:
  “少夫人,少爷不见了!”
  沈嘉岁心头一紧,却反而沉了声:“不急,说清楚。”
  原来方才江浔在正堂时,北风便去歇息了,南风过去同他说话,二人便坐了一会。
  可待到南风再回正堂时,却得知江浔孤身一人匆匆忙忙出去了。
  南风当下就急坏了。
  公子没有武艺傍身,虽近一年在他们的严防死守下,不曾再遭到刺杀,可谁知暗中是否还有贼人伺机而动?
  沈嘉岁听到这里,却问道:“你方才说,阿浔走得匆匆忙忙?”
  见北风点了头,沈嘉岁当即快步转身离去,留下一句话:“我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