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院门口,持弓搭箭的男人跨坐在高头大马上,他一袭黑衣风尘仆仆,面上却无半点疲倦。
他肃杀的目光越过人群,和纪宁四目相对时,化作了一汪秋水。
第88章 清算
人海之外,纪宁短暂怔愣了一下,确定眼前的萧元君不是幻觉后,他蓦地舒了口气,旋即回过神,挥剑击退萧恒。
陡然强劲的剑风将萧恒击出数米,他将要追上,侧面一支羽箭截断他的步伐。
他慌忙闪躲,数支羽箭接连而至。
萧元君一面搭箭拉弓,一面驾马驶近,羽箭在他手上飞快窜出,以绝对强势的姿态压制着萧恒的进攻。
有了他的牵制,另一边纪宁得以喘息。
他站在原地,这才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中抽离。他仔细端详萧元君,将他全身上下看了个遍,直至没有察觉任何异样,才安慰自己般地松了口气。
与此同时,大门外忽然爆出一阵喊杀声。
纪宁回过神,不多时,一批兵卒鱼贯而入,直奔府中叛军。
敌多我寡的局面瞬间被扭转,眨眼的功夫,南王一派的叛军皆被拿下。
援军怎比计划中来得还要早?
纪宁来不及疑惑,身后一声嘶吼将他惊醒。
他回头,原是节节败退的萧恒被逼到了石阶前,他双目憎红,全然不顾飞驰的羽箭,不管不顾地冲向萧元君。
纪宁心下一紧,却见马背上的萧元君不慌不忙,只听“嗖”的一声,箭矢擦过萧恒持剑的右臂,应声落地。
这一箭不足以致命,但让萧恒彻底失去了行动能力。他捂着右臂摔倒在地,迟迟站不起来。
萧元君吁停马匹,翻身下马。
他料峭的目光晃过萧恒,随后迫不及待看向纪宁。他几步跨到人跟前,将人抓着看了一圈,发现纪宁并未受伤,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诧,却还是庆幸地道了句,
“还好。”
方才离得远,纪宁现在才发现,萧元君身上的衣服还是离去时的那一件,唯一不同的是,他左臂的袖子破了一道口子,像是被利刃划破过。
纪宁蹙眉,尽管担心,但眼下不是寒暄的时候,他问:“援兵到了?”
萧元君点头,“是。”
纪宁又问:“怎这么快?”
萧元君含笑,“此次多亏了相父。”
和赵禄生有何干系?
纪宁正疑惑,大门外策马来了一人。那人身着盔甲,鬓角花白,身后跟着一队高举“侯”字旗的骑兵,正是本该在京都的侯严武。
“侯大将军?”
“父亲!”
纪宁同不远处的侯远庭异口同声,双双面露惊诧。
侯严武带着人直奔院内,“城内叛军已全部镇压,请陛下指示!”
萧元君免了他的礼,道:“先全部押送至大牢看管。”
侯严武领命,临走前他朝侯远庭看了一眼,眼中尽是安抚之意。
直至人出了院子,纪宁看回萧元君。
此事三两句话说不清,萧元君道:“等事情全部解决,我再同你细说。”
纪宁点头。
如今胜败已定,局势已平,余下的就是清算旧账。
院中央,萧恒一头墨发染了灰尘,身上精致的衣袍也早已被血污侵染,徒余狼狈。他伸手勾来一柄断剑,杵在地上摇摇晃晃站起来。
良久,他抬头,用沾了血的手拨开自己的头发,一缕一缕地梳理整齐。
随后,他瞧着萧元君,仿佛第一次见面般问了句,“陛下怎么来了?”
萧元君知他在装傻,并不接话,而是直截了当道:“你勾结倭寇,意图谋反,私囚百姓,刺杀朝臣,甚至胆敢弑君,你犯下此等重罪,简直罪无可恕!”
萧恒惑道:“陛下你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明白?”
他笑着,眼底是胜券在握的从容,“陛下你说的这些,可有证据?”
“证据。”萧元君指住凌乱不堪的院落,指着那些叛军,“刚刚的这一切都是证据,你还想抵赖?”
“这些都是误会。”萧恒淡淡一语,否定了所有针对自己的指责。
他道:“陛下你说的勾结倭寇,其实是倭寇围城,我亦是受害者。何况我若真的同他们勾结,这一群你所谓的‘叛军’中,为何一个倭寇都没有?”
旁侧,纪宁恍然,方才他就觉得奇怪,府外倭寇围城,府内却一个倭寇身份的人都没看见,南王怕是早就做了两手准备。
萧恒挑起下巴,游刃有余,“我私囚百姓,是为了保护他们不受倭寇迫害。至于刺杀朝臣,更是误会中的误会。我一直以为陛下你在京都,不曾南下,因而误以为右相与贼人勾结,冒充陛下,所以才下令逮捕右相。陛下你当真误会我了。”
好一番严丝合缝的话术,可再怎么严丝合缝,也不过是穷途末路的诡辩。
萧元君冷道:“刚才说的都是误会,那朕再问你,那些被你送上岛的百姓又作何解释?”
萧恒故作不解,“陛下说话要有证据,我何时将百姓送入虎口过?”
他摊手,“是有人证?物证?还是别的什么证据?”
事已至此,若不拿出实证,萧恒定是咬死不认罪。
“你要证据,朕现在就给你去找证据。”萧元君唤道:“侯远庭。”
侯远庭上前,“回陛下,南王通敌和谋反的所有罪证,都被他藏匿在书房内。”
萧恒眸光一狠,仍是不慌不忙。
他望向院落某处,“你们说的书房,不会是那边那个吧?”
众人循着他的视线望去,只见层层叠叠的黄瓦间,一团烟雾伴着火舌腾空升起。
侯远庭最先道了句不好,“那边是书房!”
萧元君当机立断叫来人,“速去救火,抓拿纵火之人!”
纪宁估量着火势,又迅速扫了一圈在场众人,发现唯独不见李吉。
他道:“是李吉,他不见了,应当是他放的火。”
侯远庭听罢,迅速带队赶去救火。
队伍走远,萧元君回头冷冷盯着萧恒,眼底是一片幽深暗色。
纪宁瞧着,上前握住他的手腕,“别急。”
萧元君一怔,眸光转柔,他侧过半张脸,低声问道:“可还站得住?要不要先去歇着?”
纪宁摇头,来之前他服过药,此刻倒不觉得有任何不适。他道:“看火势,证据应当是没有了。”
萧元君拍了拍他的手,“无碍,有没有证据都一样。”
闻言,纪宁深深看了他一眼,立时明白他的话外之意。
石阶前,萧恒好整以暇地打量着二人,良久,他似是看出了些什么,缓缓皱起了眉头。
救火的人去了一刻钟,再回来时各个都是灰头土脸。
如纪宁所料,因火势太大,烧得又早,证据全被烧了个一干二净。不过好在,纵火的人倒是被侯远庭带了回来。
李吉被两名兵卒驾着摔到地上,他假模假样“嗳哟”了一声,慢吞吞爬起来,曲着双膝跪坐着。
他看也不看萧元君,似是早就背熟了口供,直接道:“火是我放的,我认罪。”
他认罪归认罪,信不信则由萧元君决定。
萧元君照常审问:“南王指使你放火,是不是为了掩盖罪证?”
李吉平日里看着人高马大,却不是个没脑子的,他听出不对劲,矢口否认,“都说了火是我自己要放的,和别人没关系。”
萧元君不耐:“那你为何放火?”
李吉梗着脖子,洋洋洒洒说了一堆,“为了销毁我勾结倭寇的证据。还有,什么囚禁百姓,刺杀纪宁,还有追杀你,都是我干的,那天晚上你不看到我了吗?反正全是我计划的,我一人做事一人当。”
“你勾结倭寇的证据留在南王的书房?”萧元君想来都觉可笑。
他知道李吉效力于南王,更知道从他嘴中撬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与其浪费口舌,不如……
萧元君沉眸,“来人!将此人就地正法!”
帝令一出,萧恒不易察觉地变了脸色。
李吉被人拖去角落,嘴里仍旧高声喊着:“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一人做事一人当!都是我干的!都是……”
话音未了,刀光闪过白墙,一滩血渍凌空溅开,淅沥沥洒了一片。
院子里因为这一抹血色,陷入短暂的沉寂。
阶前,萧恒呆愣地看着那方角落,眼中闪过泪光。良久,他好似要站不住般,忽地弯腰,用衣袖掸去石阶上的尘土,缓缓坐下。
不过片刻,他脸上又是那未笑含笑的模样,“陛下,现在真凶找到了,总可以结案了吧?”
萧元君冷眼,“陪伴多年的手下为你而死,你当真一点都不难过?”
萧恒哂笑,“李吉这个贼子,害我看走了眼,他犯下此等大错,该、杀。”
“该杀的不止他。”萧元君踱步上前,锐利的目光像要把人刺穿,
他肃杀的目光越过人群,和纪宁四目相对时,化作了一汪秋水。
第88章 清算
人海之外,纪宁短暂怔愣了一下,确定眼前的萧元君不是幻觉后,他蓦地舒了口气,旋即回过神,挥剑击退萧恒。
陡然强劲的剑风将萧恒击出数米,他将要追上,侧面一支羽箭截断他的步伐。
他慌忙闪躲,数支羽箭接连而至。
萧元君一面搭箭拉弓,一面驾马驶近,羽箭在他手上飞快窜出,以绝对强势的姿态压制着萧恒的进攻。
有了他的牵制,另一边纪宁得以喘息。
他站在原地,这才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中抽离。他仔细端详萧元君,将他全身上下看了个遍,直至没有察觉任何异样,才安慰自己般地松了口气。
与此同时,大门外忽然爆出一阵喊杀声。
纪宁回过神,不多时,一批兵卒鱼贯而入,直奔府中叛军。
敌多我寡的局面瞬间被扭转,眨眼的功夫,南王一派的叛军皆被拿下。
援军怎比计划中来得还要早?
纪宁来不及疑惑,身后一声嘶吼将他惊醒。
他回头,原是节节败退的萧恒被逼到了石阶前,他双目憎红,全然不顾飞驰的羽箭,不管不顾地冲向萧元君。
纪宁心下一紧,却见马背上的萧元君不慌不忙,只听“嗖”的一声,箭矢擦过萧恒持剑的右臂,应声落地。
这一箭不足以致命,但让萧恒彻底失去了行动能力。他捂着右臂摔倒在地,迟迟站不起来。
萧元君吁停马匹,翻身下马。
他料峭的目光晃过萧恒,随后迫不及待看向纪宁。他几步跨到人跟前,将人抓着看了一圈,发现纪宁并未受伤,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诧,却还是庆幸地道了句,
“还好。”
方才离得远,纪宁现在才发现,萧元君身上的衣服还是离去时的那一件,唯一不同的是,他左臂的袖子破了一道口子,像是被利刃划破过。
纪宁蹙眉,尽管担心,但眼下不是寒暄的时候,他问:“援兵到了?”
萧元君点头,“是。”
纪宁又问:“怎这么快?”
萧元君含笑,“此次多亏了相父。”
和赵禄生有何干系?
纪宁正疑惑,大门外策马来了一人。那人身着盔甲,鬓角花白,身后跟着一队高举“侯”字旗的骑兵,正是本该在京都的侯严武。
“侯大将军?”
“父亲!”
纪宁同不远处的侯远庭异口同声,双双面露惊诧。
侯严武带着人直奔院内,“城内叛军已全部镇压,请陛下指示!”
萧元君免了他的礼,道:“先全部押送至大牢看管。”
侯严武领命,临走前他朝侯远庭看了一眼,眼中尽是安抚之意。
直至人出了院子,纪宁看回萧元君。
此事三两句话说不清,萧元君道:“等事情全部解决,我再同你细说。”
纪宁点头。
如今胜败已定,局势已平,余下的就是清算旧账。
院中央,萧恒一头墨发染了灰尘,身上精致的衣袍也早已被血污侵染,徒余狼狈。他伸手勾来一柄断剑,杵在地上摇摇晃晃站起来。
良久,他抬头,用沾了血的手拨开自己的头发,一缕一缕地梳理整齐。
随后,他瞧着萧元君,仿佛第一次见面般问了句,“陛下怎么来了?”
萧元君知他在装傻,并不接话,而是直截了当道:“你勾结倭寇,意图谋反,私囚百姓,刺杀朝臣,甚至胆敢弑君,你犯下此等重罪,简直罪无可恕!”
萧恒惑道:“陛下你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明白?”
他笑着,眼底是胜券在握的从容,“陛下你说的这些,可有证据?”
“证据。”萧元君指住凌乱不堪的院落,指着那些叛军,“刚刚的这一切都是证据,你还想抵赖?”
“这些都是误会。”萧恒淡淡一语,否定了所有针对自己的指责。
他道:“陛下你说的勾结倭寇,其实是倭寇围城,我亦是受害者。何况我若真的同他们勾结,这一群你所谓的‘叛军’中,为何一个倭寇都没有?”
旁侧,纪宁恍然,方才他就觉得奇怪,府外倭寇围城,府内却一个倭寇身份的人都没看见,南王怕是早就做了两手准备。
萧恒挑起下巴,游刃有余,“我私囚百姓,是为了保护他们不受倭寇迫害。至于刺杀朝臣,更是误会中的误会。我一直以为陛下你在京都,不曾南下,因而误以为右相与贼人勾结,冒充陛下,所以才下令逮捕右相。陛下你当真误会我了。”
好一番严丝合缝的话术,可再怎么严丝合缝,也不过是穷途末路的诡辩。
萧元君冷道:“刚才说的都是误会,那朕再问你,那些被你送上岛的百姓又作何解释?”
萧恒故作不解,“陛下说话要有证据,我何时将百姓送入虎口过?”
他摊手,“是有人证?物证?还是别的什么证据?”
事已至此,若不拿出实证,萧恒定是咬死不认罪。
“你要证据,朕现在就给你去找证据。”萧元君唤道:“侯远庭。”
侯远庭上前,“回陛下,南王通敌和谋反的所有罪证,都被他藏匿在书房内。”
萧恒眸光一狠,仍是不慌不忙。
他望向院落某处,“你们说的书房,不会是那边那个吧?”
众人循着他的视线望去,只见层层叠叠的黄瓦间,一团烟雾伴着火舌腾空升起。
侯远庭最先道了句不好,“那边是书房!”
萧元君当机立断叫来人,“速去救火,抓拿纵火之人!”
纪宁估量着火势,又迅速扫了一圈在场众人,发现唯独不见李吉。
他道:“是李吉,他不见了,应当是他放的火。”
侯远庭听罢,迅速带队赶去救火。
队伍走远,萧元君回头冷冷盯着萧恒,眼底是一片幽深暗色。
纪宁瞧着,上前握住他的手腕,“别急。”
萧元君一怔,眸光转柔,他侧过半张脸,低声问道:“可还站得住?要不要先去歇着?”
纪宁摇头,来之前他服过药,此刻倒不觉得有任何不适。他道:“看火势,证据应当是没有了。”
萧元君拍了拍他的手,“无碍,有没有证据都一样。”
闻言,纪宁深深看了他一眼,立时明白他的话外之意。
石阶前,萧恒好整以暇地打量着二人,良久,他似是看出了些什么,缓缓皱起了眉头。
救火的人去了一刻钟,再回来时各个都是灰头土脸。
如纪宁所料,因火势太大,烧得又早,证据全被烧了个一干二净。不过好在,纵火的人倒是被侯远庭带了回来。
李吉被两名兵卒驾着摔到地上,他假模假样“嗳哟”了一声,慢吞吞爬起来,曲着双膝跪坐着。
他看也不看萧元君,似是早就背熟了口供,直接道:“火是我放的,我认罪。”
他认罪归认罪,信不信则由萧元君决定。
萧元君照常审问:“南王指使你放火,是不是为了掩盖罪证?”
李吉平日里看着人高马大,却不是个没脑子的,他听出不对劲,矢口否认,“都说了火是我自己要放的,和别人没关系。”
萧元君不耐:“那你为何放火?”
李吉梗着脖子,洋洋洒洒说了一堆,“为了销毁我勾结倭寇的证据。还有,什么囚禁百姓,刺杀纪宁,还有追杀你,都是我干的,那天晚上你不看到我了吗?反正全是我计划的,我一人做事一人当。”
“你勾结倭寇的证据留在南王的书房?”萧元君想来都觉可笑。
他知道李吉效力于南王,更知道从他嘴中撬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与其浪费口舌,不如……
萧元君沉眸,“来人!将此人就地正法!”
帝令一出,萧恒不易察觉地变了脸色。
李吉被人拖去角落,嘴里仍旧高声喊着:“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一人做事一人当!都是我干的!都是……”
话音未了,刀光闪过白墙,一滩血渍凌空溅开,淅沥沥洒了一片。
院子里因为这一抹血色,陷入短暂的沉寂。
阶前,萧恒呆愣地看着那方角落,眼中闪过泪光。良久,他好似要站不住般,忽地弯腰,用衣袖掸去石阶上的尘土,缓缓坐下。
不过片刻,他脸上又是那未笑含笑的模样,“陛下,现在真凶找到了,总可以结案了吧?”
萧元君冷眼,“陪伴多年的手下为你而死,你当真一点都不难过?”
萧恒哂笑,“李吉这个贼子,害我看走了眼,他犯下此等大错,该、杀。”
“该杀的不止他。”萧元君踱步上前,锐利的目光像要把人刺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