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萧元君忙止住二人,“无事。”
他心虚地低咳了两声,道:“二位贤臣为国为民之心,朕都明白。但朕今日叫你二人来,另有它事。”
已走到案前的纪宁退回原位,眼中仍有担忧,“陛下请讲。”
萧元君一面抚着伤处作势,一面有条不紊道:
“朕遇刺那日同护卫走散,负伤后有一男子替朕击退敌首,才让朕不至于再被敌人中伤。朕如今想对他论功行赏,只是不知该如何赏赐。”
能封赏的今日在殿上都赏完了,能被萧元君单拎出来的人,莫不是来路不简单?
赵禄生问:“不知陛下说的男子是谁?”
萧元君觑一眼纪宁,答:“救驾之后,那人就消失了。这几日朕派郭城去寻,在京都一所拳馆中找到了他,他是一名拳师。”
拳师?
赵禄生与纪宁双双诧异。
赵禄生诧异在救驾之人只是一位平民拳师。
按照常理,萧元君要赏他,大可给些金银就够了。但他如今单独提起此事,定是不想只给金银了事。
果不其然,萧元君又道:“朕看此人身手不凡,临危不乱,可堪重用。”
“可堪重用”四字一出,殿中二人明了。
若此人能入仕,则破了“布衣不入仕”的先例,于纪宁而言,大可借此人推行新法,利大于弊。
只是他未料到,前些日子的一场变故,竟引起了这么多的变动,前世哪来的什么拳师?
纪宁的缄默,让赵禄生跟着谨慎了几分,他问:“陛下想怎样封赏?”
此问正合萧元君的意,他顺水推舟,“朕决计破例召他入宫,封他为御前三等侍卫。”
“陛。”赵禄生刚要反驳,又止住了声。
他眼珠子转了转,瞟向沉默的纪宁,改口道:“有功之人,理应重赏,臣无异议。”
事到如今,他算是想明白了。
怪不得他总觉得圣驾遇袭一事奇怪,原先他就猜测萧元君是故意为之,只是他一直没想明白其“故意为之”的理由。
现在拳师一出来,全都通了。
萧元君做的这一切,怕不都是为纪宁的“新法”铺路。
想明白一切,赵禄生心中百般无奈,暗感这朝中接下来定要有一场血雨腥风。
赵禄生无异,萧元君转而有些忐忑地看向纪宁,“右相你可认同?”
纪宁回神,“臣无异议。只是臣想请旨,让令司调查清楚此人家世,确保万无一失。”
毕竟此人出现的时机蹊跷,他实在不放心。
察觉对方的担忧,萧元君豁然展笑,“右相有心。”
他本想再留人多待一会儿,可话未出口,纪宁就先请辞。
萧元君无法,悻悻地闭了嘴,放人离去。
纪宁前脚走,后脚赵禄生也追了出来。负责接送的马车停在殿外,临上车,赵禄生叫住纪宁。
“赵大人何事?”
赵禄生脸上写满愁色,“你是真没看出来,还是假没看出来?”
纪宁不解,“什么意思?”
赵禄生背过身,附耳道:“你就未曾怀疑过,前后两批刺客若都是北狄指使,怎么单就第二批刺客自裁身亡,第一批刺客却安然无恙?”
一语惊醒梦中人,纪宁顿觉一股凉意直窜头顶。
赵禄生继续道:“还有那个郭城,第二批刺客是他押送的,结果全数身亡。此次从事发到调查再到结案,陛下全部交由他一人负责,你就没想过为什么?”
赵禄生已经把话说得不能再明白,纪宁眸光颤抖,难以置信地望向眼前的殿宇。
如果这一切都是萧元君指使安排的,是不是意味着……他也重生了?
纪宁不敢去想,更不敢肯定。
过往他实在太信赖前世的记忆,总以为今生的一切都会分毫不差地按照前世的进程开展。
但事实并非如此,总是有变故——阿醉,金阿瞒,萧元君。
心脏的跳动越发慌张,纪宁紧闭双唇一语不发,转身上了马车出宫去。
一路紧赶回府,入了别院推开门,阿醉正在屋内添炭火。瞧见站在门口失了魂的人,他放下火剪,上前为这人拍掉衣上雪花。
“主子怎么了?”
纪宁双目发直,愣愣地走到椅子前坐下,后才将视线投注到阿醉身上,“你……”
门口猛吹来一阵冷风拂面,纪宁身子一颤,陡然清醒了过来。
他本想问有关萧元君的事,可转念一想,阿醉说的难道就一定是真的吗?
阿醉不喜萧元君,他不是不知道。
所以他若直接询问,阿醉想瞒他,他如何辨别得出?
“主子?你要说什么?”
“咳咳。”纪宁抬袖掩嘴,当即换了话头,“今天陛下说要封赏一男子,那男子救驾有功,我想让你去查查他的底细。”
阿醉走到门口,合上两页门扉,“行啊。那人叫什么?住在哪儿?”
“京都拳馆,林嚯。”
轰——
刺耳的嗡鸣一瞬间在阿醉脑中炸开,他捏着门闩的手紧了又紧,“主子说的谁?”
纪宁目光如炬,一字一句道:“京都拳馆,林嚯。”
林嚯、林嚯……
确定了答案,阿醉认命地合上了眼。
前世纪宁死后,新法得以推行。
启国举行了首次科考,考试分文武两科,其中这武科状元正是林嚯。
仅凭这一点,阿醉立马确定萧元君一定重生了。
他从没有想过的一种结果,就这么出现了。
他恨萧元君,不止恨他从前对纪宁的苛待,也恨他对纪宁生出了不该有的想法。
一想到那人居然觊觎自家主子,他恨不得暗杀了他。
因此,哪怕知道萧元君重生了,他也不想告诉纪宁,让他烦心。
他倒要看看,重生后的那人能干出什么?
千丝万缕的想法,只几个吐息的功夫就被阿醉按捺住,他若无其事道:“奴明日就去查。”
他栓上门闩,坐到纪宁对面。
“过几日春节,主子今年想怎么过?”
心里揣着事,纪宁无心思忖,他道:“按以往的规矩办就行。”
阿醉否道:“往年的春节因府中无人,都过得十分冷清,今年总该有些不一样。再说,今年淮将军和堂少爷也要回来,不能让他们也冷冷清清罢?”
阿醉不提,纪宁真忘了这事。
算算日子,回城的队伍理应抵达京都,可……
“阿醉,伯母最近可有来信?”
阿醉摇头,“没有。要不派人去探探?”
纪宁放在膝上的手指蜷了蜷,他摆首,“不必,想来应该快了。”
五日后就是新春,然而满京都的热闹似乎注定于纪府无关。
隔日,阿醉与管家买了三车年货,红灯笼,红对联,红窗花……
众人刚将府邸装饰完毕,就接到纪家军的来信。
信上写,他们一众人在入京的关口处被流民牵制,需晚到几日。
算算时间,这一晚,就要晚到年后。
…
年味迫不及待地在京都城漫开,年三十夜里,府中下人们大多放了假,别院只剩纪宁和阿醉二人。
屋外细雪簌簌地落,二人坐在屋内,围着一口热锅打边炉。
远处,有心急的人家已经点燃了爆竹,爆竹声哔哩啪啦,混杂着孩童们的嬉笑。
锅炉的热气一浪接一浪,阿醉夹起一块羊肉放进纪宁碗中,“主子快再吃几口。”
纪宁已是半饱,他举起水杯,以水代酒,“阿醉。”
阿醉放下筷箸,举杯相迎。
“叮啷”一声,玉杯相碰,二人同道了一句“新春喜乐”。
碰完了杯,纪宁便不再动筷。
他悠悠望向院中央,看见院里那颗老竹的枝干被积雪压弯,压折,心中陡然涌起一阵怅然。
本以为今年会有所不同,结果……他叹了口气,余光瞥见吃得正欢的阿醉,忽地又觉安慰。
还好,还有一人在。
雾气中,阿醉抬眼看他,“主子,等会我们上街看烟火如何?”
不及纪宁回答,他又自顾自否定,“不行不行,夜里天寒地冻,你还是早些歇着。”
今日是年三十,纪宁不想早睡,“就去看看,不久待。”
阿醉还是拒绝,“你想看,奴在院里给你放。”
“可……”
“叩叩。”
“叩叩。”
院里的门接连响了四声,纪宁移目看去,心底不免疑惑这种时候谁会上门。
阿醉匆匆放下筷子擦干嘴,跑去开门。门一打开,穿着斗篷的兰努尔提着一筐东西站在院外。
“怎么是你?”阿醉诧到。
兰努尔没应他的话,而是踮脚往院里看了看。待看见纪宁,她一面招手,一面绕开阿醉朝屋里跑。
“哐啷。”
他心虚地低咳了两声,道:“二位贤臣为国为民之心,朕都明白。但朕今日叫你二人来,另有它事。”
已走到案前的纪宁退回原位,眼中仍有担忧,“陛下请讲。”
萧元君一面抚着伤处作势,一面有条不紊道:
“朕遇刺那日同护卫走散,负伤后有一男子替朕击退敌首,才让朕不至于再被敌人中伤。朕如今想对他论功行赏,只是不知该如何赏赐。”
能封赏的今日在殿上都赏完了,能被萧元君单拎出来的人,莫不是来路不简单?
赵禄生问:“不知陛下说的男子是谁?”
萧元君觑一眼纪宁,答:“救驾之后,那人就消失了。这几日朕派郭城去寻,在京都一所拳馆中找到了他,他是一名拳师。”
拳师?
赵禄生与纪宁双双诧异。
赵禄生诧异在救驾之人只是一位平民拳师。
按照常理,萧元君要赏他,大可给些金银就够了。但他如今单独提起此事,定是不想只给金银了事。
果不其然,萧元君又道:“朕看此人身手不凡,临危不乱,可堪重用。”
“可堪重用”四字一出,殿中二人明了。
若此人能入仕,则破了“布衣不入仕”的先例,于纪宁而言,大可借此人推行新法,利大于弊。
只是他未料到,前些日子的一场变故,竟引起了这么多的变动,前世哪来的什么拳师?
纪宁的缄默,让赵禄生跟着谨慎了几分,他问:“陛下想怎样封赏?”
此问正合萧元君的意,他顺水推舟,“朕决计破例召他入宫,封他为御前三等侍卫。”
“陛。”赵禄生刚要反驳,又止住了声。
他眼珠子转了转,瞟向沉默的纪宁,改口道:“有功之人,理应重赏,臣无异议。”
事到如今,他算是想明白了。
怪不得他总觉得圣驾遇袭一事奇怪,原先他就猜测萧元君是故意为之,只是他一直没想明白其“故意为之”的理由。
现在拳师一出来,全都通了。
萧元君做的这一切,怕不都是为纪宁的“新法”铺路。
想明白一切,赵禄生心中百般无奈,暗感这朝中接下来定要有一场血雨腥风。
赵禄生无异,萧元君转而有些忐忑地看向纪宁,“右相你可认同?”
纪宁回神,“臣无异议。只是臣想请旨,让令司调查清楚此人家世,确保万无一失。”
毕竟此人出现的时机蹊跷,他实在不放心。
察觉对方的担忧,萧元君豁然展笑,“右相有心。”
他本想再留人多待一会儿,可话未出口,纪宁就先请辞。
萧元君无法,悻悻地闭了嘴,放人离去。
纪宁前脚走,后脚赵禄生也追了出来。负责接送的马车停在殿外,临上车,赵禄生叫住纪宁。
“赵大人何事?”
赵禄生脸上写满愁色,“你是真没看出来,还是假没看出来?”
纪宁不解,“什么意思?”
赵禄生背过身,附耳道:“你就未曾怀疑过,前后两批刺客若都是北狄指使,怎么单就第二批刺客自裁身亡,第一批刺客却安然无恙?”
一语惊醒梦中人,纪宁顿觉一股凉意直窜头顶。
赵禄生继续道:“还有那个郭城,第二批刺客是他押送的,结果全数身亡。此次从事发到调查再到结案,陛下全部交由他一人负责,你就没想过为什么?”
赵禄生已经把话说得不能再明白,纪宁眸光颤抖,难以置信地望向眼前的殿宇。
如果这一切都是萧元君指使安排的,是不是意味着……他也重生了?
纪宁不敢去想,更不敢肯定。
过往他实在太信赖前世的记忆,总以为今生的一切都会分毫不差地按照前世的进程开展。
但事实并非如此,总是有变故——阿醉,金阿瞒,萧元君。
心脏的跳动越发慌张,纪宁紧闭双唇一语不发,转身上了马车出宫去。
一路紧赶回府,入了别院推开门,阿醉正在屋内添炭火。瞧见站在门口失了魂的人,他放下火剪,上前为这人拍掉衣上雪花。
“主子怎么了?”
纪宁双目发直,愣愣地走到椅子前坐下,后才将视线投注到阿醉身上,“你……”
门口猛吹来一阵冷风拂面,纪宁身子一颤,陡然清醒了过来。
他本想问有关萧元君的事,可转念一想,阿醉说的难道就一定是真的吗?
阿醉不喜萧元君,他不是不知道。
所以他若直接询问,阿醉想瞒他,他如何辨别得出?
“主子?你要说什么?”
“咳咳。”纪宁抬袖掩嘴,当即换了话头,“今天陛下说要封赏一男子,那男子救驾有功,我想让你去查查他的底细。”
阿醉走到门口,合上两页门扉,“行啊。那人叫什么?住在哪儿?”
“京都拳馆,林嚯。”
轰——
刺耳的嗡鸣一瞬间在阿醉脑中炸开,他捏着门闩的手紧了又紧,“主子说的谁?”
纪宁目光如炬,一字一句道:“京都拳馆,林嚯。”
林嚯、林嚯……
确定了答案,阿醉认命地合上了眼。
前世纪宁死后,新法得以推行。
启国举行了首次科考,考试分文武两科,其中这武科状元正是林嚯。
仅凭这一点,阿醉立马确定萧元君一定重生了。
他从没有想过的一种结果,就这么出现了。
他恨萧元君,不止恨他从前对纪宁的苛待,也恨他对纪宁生出了不该有的想法。
一想到那人居然觊觎自家主子,他恨不得暗杀了他。
因此,哪怕知道萧元君重生了,他也不想告诉纪宁,让他烦心。
他倒要看看,重生后的那人能干出什么?
千丝万缕的想法,只几个吐息的功夫就被阿醉按捺住,他若无其事道:“奴明日就去查。”
他栓上门闩,坐到纪宁对面。
“过几日春节,主子今年想怎么过?”
心里揣着事,纪宁无心思忖,他道:“按以往的规矩办就行。”
阿醉否道:“往年的春节因府中无人,都过得十分冷清,今年总该有些不一样。再说,今年淮将军和堂少爷也要回来,不能让他们也冷冷清清罢?”
阿醉不提,纪宁真忘了这事。
算算日子,回城的队伍理应抵达京都,可……
“阿醉,伯母最近可有来信?”
阿醉摇头,“没有。要不派人去探探?”
纪宁放在膝上的手指蜷了蜷,他摆首,“不必,想来应该快了。”
五日后就是新春,然而满京都的热闹似乎注定于纪府无关。
隔日,阿醉与管家买了三车年货,红灯笼,红对联,红窗花……
众人刚将府邸装饰完毕,就接到纪家军的来信。
信上写,他们一众人在入京的关口处被流民牵制,需晚到几日。
算算时间,这一晚,就要晚到年后。
…
年味迫不及待地在京都城漫开,年三十夜里,府中下人们大多放了假,别院只剩纪宁和阿醉二人。
屋外细雪簌簌地落,二人坐在屋内,围着一口热锅打边炉。
远处,有心急的人家已经点燃了爆竹,爆竹声哔哩啪啦,混杂着孩童们的嬉笑。
锅炉的热气一浪接一浪,阿醉夹起一块羊肉放进纪宁碗中,“主子快再吃几口。”
纪宁已是半饱,他举起水杯,以水代酒,“阿醉。”
阿醉放下筷箸,举杯相迎。
“叮啷”一声,玉杯相碰,二人同道了一句“新春喜乐”。
碰完了杯,纪宁便不再动筷。
他悠悠望向院中央,看见院里那颗老竹的枝干被积雪压弯,压折,心中陡然涌起一阵怅然。
本以为今年会有所不同,结果……他叹了口气,余光瞥见吃得正欢的阿醉,忽地又觉安慰。
还好,还有一人在。
雾气中,阿醉抬眼看他,“主子,等会我们上街看烟火如何?”
不及纪宁回答,他又自顾自否定,“不行不行,夜里天寒地冻,你还是早些歇着。”
今日是年三十,纪宁不想早睡,“就去看看,不久待。”
阿醉还是拒绝,“你想看,奴在院里给你放。”
“可……”
“叩叩。”
“叩叩。”
院里的门接连响了四声,纪宁移目看去,心底不免疑惑这种时候谁会上门。
阿醉匆匆放下筷子擦干嘴,跑去开门。门一打开,穿着斗篷的兰努尔提着一筐东西站在院外。
“怎么是你?”阿醉诧到。
兰努尔没应他的话,而是踮脚往院里看了看。待看见纪宁,她一面招手,一面绕开阿醉朝屋里跑。
“哐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