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这话果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林静仪是这群人里最先和唐黎打交道的,之前也经常跟唐黎一起出去找物资,却没听唐黎说过要离开的事。
她顿觉嘴里的肉都不香了,看了看唐黎,又看向邵林。
“你们去哪儿?不是待得好好的吗?”
邵林苦笑着摇头。
“这都封了多少天了,断电断水断气,家里存粮都吃得差不多了,也存不住,多的是浪费的,悦悦生了孩子没什么好东西能补营养,想给女儿冲点奶粉弄点开水都麻烦得不行,好什么好啊。”
有人叹口气:“那又能怎么办,你没看见咱们县都荒成啥样了么,到处都这样,有什么办法。”
“还能有什么办法,”邵林灌了口酒,接过话头,“树挪死,人挪活,能去的地方都去过了,也不剩什么东西,再耗下去迟早饿死,还不如找个合适的地方自力更生。”
林静仪问:“那你们要走是找到合适的地方了?”
邵林点点头:“是阮姐找的,在一个还没开业的度假酒店,我们去看过了,位置在城郊,路好走,基础设施都很齐全,三栋楼挨在一起,围墙也很好,附近依山傍水的,长期驻扎也不成问题。”
虽说土壤水源都有被污染的风险,可那也算没办法的事,只能谨慎预防。
毕竟病毒还能飞沫传播呢,但凡活着在呼吸,那不都是有危险么,能做的也不过是日常相处多注意防护。
总不能什么都不管直接离群索居吧。
气氛一时沉默下来。
大家都知道一直在这里坐吃山空不是个办法,可真要走又没办法下定决心。
“是不是以后都只能这样了?”有人低声问。
没人能回答。
邵过了会儿,邵林举起酒杯说:“咱们几家人这阵子守望相助,也算是共患难过了。这顿就当散伙饭,过两天我们走了,家里很多东西带不走,你们用得上的尽管开口,不管以后能不能再见面,我都希望大家好好活下去。”
林静仪和家里人商量了几句,终于下定决心:“我们想和你们一起走,可以吗?”
唐黎隔着人群朝她投去视线,唇角不经意地勾起。
之所以要过几天才走,自然是给这几家人考虑的时间,留在小区这边资源肯定会越来越少,而她找的地方能可持续发展。
用脚趾头都该知道怎么选。
果然,三天后,剩下四家人无一例外地打算一起搬离,并且十分积极表示会自力更生,绝不会给唐黎和邵林等带来额外的麻烦。
唐黎开着自己那辆面包车,后面跟着他们几家人合力开的两辆车,离开了住了小半年的小区。
新的驻扎地就在县城和市区之间的某座山下。
和其他地方一样,这个度假酒店也没有人烟,灾难前应该还在装修,酒店大楼前的空地上摆了不少的建材。
而这些建材,唐黎打算利用起来对征用为庇护所的酒店进行改造。
如无意外,这里就是她接下来几年安身立命的地方。
第75章
新住处的环境让本来有些忐忑的众人暗自松了口气。
这个酒店还没正式开业, 但基本设施都已经置办齐全,剩下的就是酒店内部的一些装饰和外面的绿化带还没完全打理好。
唐黎之前来看时就对环境非常满意。
酒店依山傍水,距离主路大概几分钟车程,位置隐蔽却又不算隔绝,围墙是大块石头垒砌的,坚固又结实,也方便后期改造。
到达酒店后第一件事就是选定住处。
酒店三栋楼,一栋是各式房型的主体楼,共九层, 有电梯,但没电暂时没法用;一栋是宴会厅以及酒店管理方的办公地点,共三层;还有一栋主体是仓库。
唐黎带着那五家人,加起来二十人左右,都在主体楼二楼挨着选了房间住下。
中午大家张罗着吃了顿简单的饭,下午便聚集到一起开会。地点就在主体楼的一楼大堂。
唐黎顶着阮玉梅的身份,不是在场人中年纪最大的,但却是威望最高,能力最强的。
他们一路从小区磕磕绊绊地过来,车子没油, 故障, 找不到路,身体不适等等全都是唐黎帮忙解决的,无形之中就成了领头人。
现在既然来到了她一手扒拉起来的庇护所,自然要按她的规矩来。
唐黎视线扫过底下不约而同注视她的众人,清了清嗓子:“大家认识都不是一两天了,我就不绕弯子了,这个地方的环境大家也看到了,安顿下来,往后的日子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这里每个人都要出一份力,不管以后有没有新的人加入,规定都是一样的。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好那就大家都好,要是有谁不守规矩损坏大家的利益,就不要怪我不留情面。”
虽不是第一次弄庇护所,但之前唐黎都是甩手掌柜,只负责到处搜集物资,根本没管庇护所后勤管理之类的事务。
她也确实不怎么擅长这些事情。
因此唐黎非常果断地给自己找了帮手,只要她把庇护所资源攥在手里,地位就不会受到威胁。
毕竟除了开挂的她,其他人做不到像她那样有能力找到足够物资养活这么多人。
大家当然没有意见。
初来乍到,身上除了从家里离开时带的那点家当可以说是一贫如洗。
有人站出来告诉他们该怎么生活他们求之不得。
酒店配备了静音发电机组,只要有燃料,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照明和部分基础电器的使用所需。
夏天已经快要过去,天气也没有之前那么炎热。
加上酒店所在的地方依山傍水,温度相对适宜,为了节省燃料,唐黎和选出来的两个助手,邵林跟林静仪,商议后决定先严格限制电器使用。
除照明外,只有大厨房可以使用冰箱冰柜以及空调等大型电器。
房间内部只留下照明系统电源供应。
很快就开始分工。
唐黎负责带两到三人的小队外出继续收集物资,而邵林和林静仪协作。
邵林负责庇护所基础设施完善,林静仪则安排人员管理。
休整一夜后,就开始了庇护所改造计划。
隔天上午,唐黎,邵林和林静仪就分成三组分别行动。
邵林负责带领男人们利用现有建材加固加高酒店原有的围墙,水泥河沙都是现成的,只是量相对这个工程来说可能不够。
唐黎自然将收集建筑材料纳入外出物资清单范围。
此外,他们还打算将绿化带整理出来,把那些观赏性植物花卉等都移栽到角落或者花盆里装点环境,大片大片的绿化带则空出来准备种植蔬果。
种子,农药,化肥还有农用工具机器等等也需要收集。
由于酒店位置接近郊区,附近其实也有不少田地可以用于种植,唐黎抽空在附近转了一圈,意外发现附近有些房子貌似还有人居住。
只不过那些人似乎很警惕,几乎看不见活动的踪迹。
唐黎也不在意。
反正能种就种,不能种还能组织大家开荒,庇护所要长期稳定存在下去,开源节流都是必要的,哪怕土地和水源都面临着被污染的危险,也可以尽量想办法净化使用。
她自制了一份地图,把周遭环境和可利用的资源都标记下来。
另一边,林静仪则带着女人和孩子们开始开荒,把移走了观赏花卉的绿化带分成不同的区域,除草翻土,顺便给做围墙加固工程的大家准备三餐。
人手虽然有点不够,氛围却比较轻松,还在坐月子的卢悦本来都想帮忙的,被大家劝住了。
她只好边带自己的孩子边帮其他几家照顾小孩,闲时带着几个半大小孩读书写字,不让他们乱跑,顺便也做点力所能及的活儿,比如打扫卫生什么的。
阮文静也跟着卢悦做事。
她虽不会说话,但在唐黎的鼓励下已经十分愿意和大家交流,对小孩子们温柔细心,又有唐黎这个自带物资的外挂在,身上永远不缺好吃的,自然很容易赢得小孩子们的欢心。
而唐黎便对照着地图,打算先把花县全部搜一遍,然后再前往更远的另一个市区收集物资。
即便她要找的这些物资空间里都有大量存货,她外出也不仅是为了装样子而偷懒把这些物资拿出来过个明路就拿来用。
能不动用空间物资的情况下,她就算辛苦点,也宁愿先消耗额外收集的部分。
毕竟她空间里的物资更多是为主世界自己一家三口准备的。
下午,唐黎便带着两个驾驶经验丰富驾龄也长的老司机出发了,为了方便收集物资,他们开的是唐黎特地找回来的一辆小型厢货车。
时隔多日,进入县城,味道难以言喻。
唐黎三人都穿了防护服,车子开得并不快,一路上几乎看不到人影。
沉闷的空气中发酵的味道无孔不入地钻进鼻孔,两个老司机面如菜色,忍不住下车吐了两回。
林静仪是这群人里最先和唐黎打交道的,之前也经常跟唐黎一起出去找物资,却没听唐黎说过要离开的事。
她顿觉嘴里的肉都不香了,看了看唐黎,又看向邵林。
“你们去哪儿?不是待得好好的吗?”
邵林苦笑着摇头。
“这都封了多少天了,断电断水断气,家里存粮都吃得差不多了,也存不住,多的是浪费的,悦悦生了孩子没什么好东西能补营养,想给女儿冲点奶粉弄点开水都麻烦得不行,好什么好啊。”
有人叹口气:“那又能怎么办,你没看见咱们县都荒成啥样了么,到处都这样,有什么办法。”
“还能有什么办法,”邵林灌了口酒,接过话头,“树挪死,人挪活,能去的地方都去过了,也不剩什么东西,再耗下去迟早饿死,还不如找个合适的地方自力更生。”
林静仪问:“那你们要走是找到合适的地方了?”
邵林点点头:“是阮姐找的,在一个还没开业的度假酒店,我们去看过了,位置在城郊,路好走,基础设施都很齐全,三栋楼挨在一起,围墙也很好,附近依山傍水的,长期驻扎也不成问题。”
虽说土壤水源都有被污染的风险,可那也算没办法的事,只能谨慎预防。
毕竟病毒还能飞沫传播呢,但凡活着在呼吸,那不都是有危险么,能做的也不过是日常相处多注意防护。
总不能什么都不管直接离群索居吧。
气氛一时沉默下来。
大家都知道一直在这里坐吃山空不是个办法,可真要走又没办法下定决心。
“是不是以后都只能这样了?”有人低声问。
没人能回答。
邵过了会儿,邵林举起酒杯说:“咱们几家人这阵子守望相助,也算是共患难过了。这顿就当散伙饭,过两天我们走了,家里很多东西带不走,你们用得上的尽管开口,不管以后能不能再见面,我都希望大家好好活下去。”
林静仪和家里人商量了几句,终于下定决心:“我们想和你们一起走,可以吗?”
唐黎隔着人群朝她投去视线,唇角不经意地勾起。
之所以要过几天才走,自然是给这几家人考虑的时间,留在小区这边资源肯定会越来越少,而她找的地方能可持续发展。
用脚趾头都该知道怎么选。
果然,三天后,剩下四家人无一例外地打算一起搬离,并且十分积极表示会自力更生,绝不会给唐黎和邵林等带来额外的麻烦。
唐黎开着自己那辆面包车,后面跟着他们几家人合力开的两辆车,离开了住了小半年的小区。
新的驻扎地就在县城和市区之间的某座山下。
和其他地方一样,这个度假酒店也没有人烟,灾难前应该还在装修,酒店大楼前的空地上摆了不少的建材。
而这些建材,唐黎打算利用起来对征用为庇护所的酒店进行改造。
如无意外,这里就是她接下来几年安身立命的地方。
第75章
新住处的环境让本来有些忐忑的众人暗自松了口气。
这个酒店还没正式开业, 但基本设施都已经置办齐全,剩下的就是酒店内部的一些装饰和外面的绿化带还没完全打理好。
唐黎之前来看时就对环境非常满意。
酒店依山傍水,距离主路大概几分钟车程,位置隐蔽却又不算隔绝,围墙是大块石头垒砌的,坚固又结实,也方便后期改造。
到达酒店后第一件事就是选定住处。
酒店三栋楼,一栋是各式房型的主体楼,共九层, 有电梯,但没电暂时没法用;一栋是宴会厅以及酒店管理方的办公地点,共三层;还有一栋主体是仓库。
唐黎带着那五家人,加起来二十人左右,都在主体楼二楼挨着选了房间住下。
中午大家张罗着吃了顿简单的饭,下午便聚集到一起开会。地点就在主体楼的一楼大堂。
唐黎顶着阮玉梅的身份,不是在场人中年纪最大的,但却是威望最高,能力最强的。
他们一路从小区磕磕绊绊地过来,车子没油, 故障, 找不到路,身体不适等等全都是唐黎帮忙解决的,无形之中就成了领头人。
现在既然来到了她一手扒拉起来的庇护所,自然要按她的规矩来。
唐黎视线扫过底下不约而同注视她的众人,清了清嗓子:“大家认识都不是一两天了,我就不绕弯子了,这个地方的环境大家也看到了,安顿下来,往后的日子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这里每个人都要出一份力,不管以后有没有新的人加入,规定都是一样的。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好那就大家都好,要是有谁不守规矩损坏大家的利益,就不要怪我不留情面。”
虽不是第一次弄庇护所,但之前唐黎都是甩手掌柜,只负责到处搜集物资,根本没管庇护所后勤管理之类的事务。
她也确实不怎么擅长这些事情。
因此唐黎非常果断地给自己找了帮手,只要她把庇护所资源攥在手里,地位就不会受到威胁。
毕竟除了开挂的她,其他人做不到像她那样有能力找到足够物资养活这么多人。
大家当然没有意见。
初来乍到,身上除了从家里离开时带的那点家当可以说是一贫如洗。
有人站出来告诉他们该怎么生活他们求之不得。
酒店配备了静音发电机组,只要有燃料,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照明和部分基础电器的使用所需。
夏天已经快要过去,天气也没有之前那么炎热。
加上酒店所在的地方依山傍水,温度相对适宜,为了节省燃料,唐黎和选出来的两个助手,邵林跟林静仪,商议后决定先严格限制电器使用。
除照明外,只有大厨房可以使用冰箱冰柜以及空调等大型电器。
房间内部只留下照明系统电源供应。
很快就开始分工。
唐黎负责带两到三人的小队外出继续收集物资,而邵林和林静仪协作。
邵林负责庇护所基础设施完善,林静仪则安排人员管理。
休整一夜后,就开始了庇护所改造计划。
隔天上午,唐黎,邵林和林静仪就分成三组分别行动。
邵林负责带领男人们利用现有建材加固加高酒店原有的围墙,水泥河沙都是现成的,只是量相对这个工程来说可能不够。
唐黎自然将收集建筑材料纳入外出物资清单范围。
此外,他们还打算将绿化带整理出来,把那些观赏性植物花卉等都移栽到角落或者花盆里装点环境,大片大片的绿化带则空出来准备种植蔬果。
种子,农药,化肥还有农用工具机器等等也需要收集。
由于酒店位置接近郊区,附近其实也有不少田地可以用于种植,唐黎抽空在附近转了一圈,意外发现附近有些房子貌似还有人居住。
只不过那些人似乎很警惕,几乎看不见活动的踪迹。
唐黎也不在意。
反正能种就种,不能种还能组织大家开荒,庇护所要长期稳定存在下去,开源节流都是必要的,哪怕土地和水源都面临着被污染的危险,也可以尽量想办法净化使用。
她自制了一份地图,把周遭环境和可利用的资源都标记下来。
另一边,林静仪则带着女人和孩子们开始开荒,把移走了观赏花卉的绿化带分成不同的区域,除草翻土,顺便给做围墙加固工程的大家准备三餐。
人手虽然有点不够,氛围却比较轻松,还在坐月子的卢悦本来都想帮忙的,被大家劝住了。
她只好边带自己的孩子边帮其他几家照顾小孩,闲时带着几个半大小孩读书写字,不让他们乱跑,顺便也做点力所能及的活儿,比如打扫卫生什么的。
阮文静也跟着卢悦做事。
她虽不会说话,但在唐黎的鼓励下已经十分愿意和大家交流,对小孩子们温柔细心,又有唐黎这个自带物资的外挂在,身上永远不缺好吃的,自然很容易赢得小孩子们的欢心。
而唐黎便对照着地图,打算先把花县全部搜一遍,然后再前往更远的另一个市区收集物资。
即便她要找的这些物资空间里都有大量存货,她外出也不仅是为了装样子而偷懒把这些物资拿出来过个明路就拿来用。
能不动用空间物资的情况下,她就算辛苦点,也宁愿先消耗额外收集的部分。
毕竟她空间里的物资更多是为主世界自己一家三口准备的。
下午,唐黎便带着两个驾驶经验丰富驾龄也长的老司机出发了,为了方便收集物资,他们开的是唐黎特地找回来的一辆小型厢货车。
时隔多日,进入县城,味道难以言喻。
唐黎三人都穿了防护服,车子开得并不快,一路上几乎看不到人影。
沉闷的空气中发酵的味道无孔不入地钻进鼻孔,两个老司机面如菜色,忍不住下车吐了两回。